专题01 图像专题
热点分析 图象法就是将物理现象或过程用图象表征出来后,由物理规律建立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再据图象表征的特点或图象的斜率、截距等所表述的物理意义来求解问题的方法.应用图象法可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复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要正确理解图象的意义,做到“六看”.
1.看轴:认清图象中横、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函数关系.特别是那些图形相似、容易混淆的图象,更要注意区分.
2.看点:图线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特别注意“起点”“终点”“拐点”,它们往往对应着相应的特殊状态.
3.看线:从图线看反映的运动性质.如v-t图象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看斜率:常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图线在某点处的切线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问题.如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5.看截距:截距表示横、纵坐标两物理量在“临界”条件下的大小.由此往往能得到一个很有意义的物理量.
6.看面积: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相对应.如v-t图线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经典例题 典例涵盖了直线运动、牛顿定律、能量、动量、电磁学等相关章节的跟图像有关的典型例题 【典例1】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
【答案】D
1
【点睛】本题关键要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找出对应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结合物体的初状态状态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典例2】如图甲所示为速度传感器的工作示意图,P为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P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脉冲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P接收。从P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到小盒子P的距离越来越近
B. 在两次发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间隔△t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为x2-x1
C. 超声波的速度为
D. 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押题卷(二)理科综合物理试题 【答案】 D
2
【典例3】(多选)地下矿井中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至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全国III卷) 【答案】 AC
3
点睛 此题以速度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速度图像面积表示位移掌握不到位;二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牵引力错误;三是不能找出最大功率;四是不能得出两次提升电机做功。实际上,可以根据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同,利用功能关系得出两次做功相同。
【典例4】将一小球从某高处水平抛出,最初2s内小球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的质量为1.25kg B. 小球2s末的速度为20m/s
C. 小球2s末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为25W D. 小球在最初2s内下降的高度为40m
【来源】【全国百强校】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C
【点睛】根据图象可知:小球的初动能为5J,2s末的动能为30J,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动能的表达式求得质量及2s末的速度,根据竖直方向在自由落体运动得到2s下降的高度及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典例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只小球,小球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地面.忽略空气阻力,该过程中小球的动能Ek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
4
A.
B.
C.
D.
【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江苏卷) 【答案】 A
点睛:本题以竖直上抛运动为背景考查动能的概念和Ek-t图象,解题的方法是先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物体的速度特点写出速度公式,在根据动能的概念写出函数方程,最后根据函数方程选择图象。
【典例6】如图,连接有轻弹簧的物块a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以一定初速度向左运动。下列关于a、b两物块的动量P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象,不合理的是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