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是工人阶级政党产生的基本条件。在中国,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则从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理论等多方面为建党作了准备,这在中国以往是不曾有过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努力学习和探索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无产阶级;工人运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6)11-0038-06
仝 华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如何认识它的产生和影响,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众所周知,1949 年 9 月 16 日,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针对美国政府对华问题所写的社论《六评白皮书》。这篇社论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唯心史观的破产》。社论写道: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
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P1514)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 85
周年、新中国成立 57 周年和十月革命 89 周年之际,重温这一论断,对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与时俱进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所指引的方向,争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有重要意义。那么,怎样认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呢?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一、工人阶级政党产生的基本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应该具备“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的结合”
[2](P284)
这一基本条件。
对这一问题,列宁在以往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的基础上,于 1900 年 11 月初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
文中明确地提及,更在 1901 年底至 1902 年初在《怎么办?》一书中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那么,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为什么需要上述基本条件呢?对此,可分三个层次来理解。
不意味着无产阶级产生了,其政党就会随即出现。比如,俄国工人阶级在 19 世纪中叶就产生了,而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在 19 世纪后半叶成立的。因为,在此之前,俄国工人阶级还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还不可能提出建立本阶级政党的要求。
第一,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需要工人运动。因
第二,工人阶级政党的产生,需要科学社会主义。
为,如果没有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及其革命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可能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要求,党就没有赖以产生和存在的阶级基础。我们不难想象,在奴隶社会、在完全的封建社会,绝不会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要求,因为那时人们根本不知无产阶级为何物,更何况它们的党。不仅如此,即使到了近代,也并
这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即它是建立于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如同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
38
2006 年第 11 期(总第 95 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 的。”[2](P285) 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
[3](P309)
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它把伟大 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中国以往所不曾有 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3](P311)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与科学社
另一方面,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的
即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领导核心。这 1921 年 7 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是建立在中国工
就要求它必须通晓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规律,了解 人运动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基础上的中国工人阶级 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的条件、进程和结果,并据此制 政党。那么,促成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定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为此,必须以科学社 呢?
会主义为指导。
第三,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需要上述二者的结
合。这也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在资本主义或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由于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所 在,使得它们没有条件专门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创造。即是说,工人运动本身不会自发地产生科学社 会主义。亦如列宁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 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P317) 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 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1917 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 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如同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 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1](P1471)十月革命之所以对中国的 列宁还指出:社会主义学说“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 路——这就是结论。”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 先进分子产生这样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 论中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 其一,中国旧民主主义运动在政治及思想文化战 和恩格斯本人,按他们的社会地位来说,也是资产阶 线上的一次次失败,逐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 级知识分子。”这类知识分子,在参加和领导 革命思想和建国方案的迷信,促使他们寻找新的革命 工人运动的实践中,感情、思想和立场逐步发生变化, 思想和道路。十月革命后,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 继而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投向了工人阶级。他们 利用自己处在原来的阶级地位时所获得的教育因素和 经济条件,去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创造, 以为无产阶级(同时也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根 本利益。在这方面,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为我们
义旗帜的李大钊,在 1918 年 5 月 15 日发表的一文中 写道:“中国今日的现象,全是矛盾现象,举国的人都 在矛盾现象中讨生活,当然觉得不安,当然觉得不快。 既觉得不安不快,当然要打破此矛盾生活的阶,另外 创造一种新生活,以寄顿吾人的身心,慰安吾人的灵 [4](P196)[2](P317-318)李大钊的思考,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正因为工人运动本身不会自发地 性”。产生科学社会主义,因而对其来说,就有一个与科学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强烈思变的要求。为争取“创造一 社会主义相结合的问题。 种新生活”,在反动军阀三令五申地禁止“过激主义” 另一方面,从科学社会主义看,如果不同工人运
的情况下,1919 年 8 月 17 日,李大钊发文《再论问 动相结合,它就不可能发生效力,从而也难以不断地 题与主义》,公开申明:“我是喜欢谈谈布尔扎维主义 “我总觉得布尔扎维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 发展和完善。所以,要使工人运动不迷失方向,使科 的”,学社会主义发生效力,就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而结 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我们应该研究他,介绍他,把 合的基本途径,是革命知识分子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他的实象昭布在人类社会,不可听信人家为他们造的 同年 9 月,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当然,灌输工作如何进行,则 谣言”。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条件来决定。这也如列宁所说:“每 (上篇)中进一步写道:十月革命后,“世界改造的机 个国家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都是历史地形成 运,已经从俄、德诸国闪出了一道曙光。”[5](P18)[5](P5)[5](P4)他坚信, 的,都经过了独特的道路,都是以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5](P16)是普遍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年第 11 期(总第 95 期) 39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真理。继李大钊之后,1920 年 12 月 1 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要走新的革命道路的认识。他写道:“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
论大小,不论居住何地、不论它至今是否独立自主或被迫附属他国,在自己的内部生活中均
40 2006 年第 11 期(总第 95 期)
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
[6](P5-6)
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刘少奇后来
曾回忆说:在共产党产生以前,马克思主义也到中国来了,我就是在 1920 年,看到了那样的小册子。“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个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没有找到出路的人都惊醒了。特
别是在中国,我们那时感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晓得朝哪里跑,这一下就有办法了。”
[7](P507)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对新的革命思想和道路的追寻。
其二,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同或近似,因此,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启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中国同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比,“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
[1](P1469)
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
俄国人能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辛苦
阅历,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科学真理,并把它同俄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改变了俄国的面貌,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这条路呢? 当时的一位进步青年彭璜(又名荫柏,1919 年 6 月任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1921 年 1 月在新民学会新年会上的发言即对此做了论证。他说:“中国国情,如社会组织,工业状况,人民性质,皆与俄国相似,故俄之过激主义可以行于中国。”
[8](P539)
但同时他也指出:“亦不必抄袭过激主义,惟须有同类的精神,即使用同类的社会主义也。”
[8](P593)
类似的见
地,李大钊、李达等也都明确地表达过。
其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所采取的友好、平等的政策,鼓舞和推动着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苏俄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1919年 7 月 25 日,苏俄政府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其中写道:苏俄政府“代表俄国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倡议建立巩固持久的和平。这种和平的基础应当是决不侵犯他国领土、决不强行吞并其他民族、决不勒索赔款。每一个民族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