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承良好家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良好家风中得到延伸和传扬的。家风建设通过家庭环境的营造,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贴近每个人,深入影响每个家庭。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相承接。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包括良好家风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③当今时代,我们继承良好家风的同时,也要赋予它新的内涵,这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继承和弘扬家规、家训,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继承和弘扬家规、家训,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和政治文明的发展。③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和弘扬家规、家训,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化民族精神。④家规、家训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继承和弘扬家规、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考生如答出“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等也可酌情给分)
(9)①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家教、家训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部分要予以否定,对其合理部分应加以继承弘扬。②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2分)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传统家教、家训,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考生如有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10)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顺父母,尊老爱幼;②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奉献家庭,报效祖国。(任意2点,4分)
(11)答案示例:立根固本树家规,家风清朗国风正;传承优良家训家风,培育核心价值观;传承好家风,践行好家训;弘扬传统美德,建设优良家风。
(12)答案示例: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哲学依据: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②言传身教方为范,耳濡目染则为行。哲学依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或外部矛盾影响事物的发展)。③家风正则国正,家风立则国立。哲学依据: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本题具有开放性,考生中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每点建议2分,依据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八、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热点回眸】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在致辞中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对话合作,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是精准把握互联网规律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理念;新提“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则彰显出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正在形成,依法治网关乎世界安全,人类利益超越彼此分歧,平等、合作、共赢
是大势所趋。
大会倡议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美美与共,推动文化成果共享。为此,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各美其美,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以丰富多彩为愿景,美人之美,推动文化的合作与交流。
乌镇就像太平洋上那只蝴蝶,正在扇动翅膀,引领一场更广地域、更深层次的产业变革与经济转型;互联网自普及以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就互联网话题展开国际磋商、平等交流、互惠合作的平台。互联网所具备的开放性,注定网络“共享”必然事关全球,中国一直是推进全球互联网“共治”的践行者;中国互联网发展离不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发展更离不开中国的参与。
【命题预测】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倡导“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知识说明中国怎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3)“互联互通、共享共治”要求我国坚持实施什么战略和方略?国家、社会和公民
具体应该怎么做?
(4)根据材料,说明我国在互联网大会提出建立有关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主张和倡议
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
(6)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需要每一个国家的依法有序践行,请你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两个可行性建议。
(7)让我们和世界一起,关注“乌镇时刻”,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和未来。请你为中国乌
镇举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拟两条宣传口号,要求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
【参考答案】
(1)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倡导”符合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倡导”促进网络空间安全与繁荣,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倡导”有利于实施“互联网+”战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倡导”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准则,彰显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2)①联系是普遍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国互联网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互联网对世界的影响;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借助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推动建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析和把握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④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立足整体,搞好部分。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需要中国智慧、中国担当。(3分)(若答系统优化方法,可斟情给分)
(3)我国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
国家、社会应该: ①国家:完善网络立法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网络违法行为,净化网
络环境;重视发展高科技;提升国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②社会:倡导网络文明公约,增强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大力营造文明守法、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 公民:遵守网络道德和法律,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文明、合法上网。
(4)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因此,应该通过对话合作来建立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并利用互联网做好文化的传承;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因此,应坚持构建良好秩序的原则来建立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从量变质变角度回答亦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做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因此,要以互联网时代为契机,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发展的普遍性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角度回答亦可)
(5)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利用互联网、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做到各美其美,推动文化传承焕发新的生命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利用互联网,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做到美人之美,推动文化的合作与交流;(3分)③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利用互联网,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做到美美与共,共同推动文化成果共享。
(6)建议: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对网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等;保护知识产权,综合治理,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4分)
(7)“乌镇论道,数字中国”;“互联网+,连接世界,走向未来”;“万物互联驱动产业革命”等。(答两条且主题鲜明、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给满分,其他斟情给分)
九、文物保护 【热点回眸】
近日,海昏侯墓的珍藏首次亮相,引发了人们对这座沉睡了2000多年的汉代王侯墓的高度关注。这个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已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不久的将来,一座优美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筹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命题预测】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推动文物保护对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写两条建议。
【参考答案】
(1)①文物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推进文物保护有助于深化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展示中华灿烂文化,见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程,增强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维系民族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2)①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统筹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同时,推进文物合理利用。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进文物适度利用,严防过度利用,走出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之路。
(3)答案示例:社会团体组织开展保护文物的公益活动,普及文物保护知识。 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引导民众文明出行,争做中国好游客。 发挥社区、学校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十、建设书香社会 【热点回眸】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命题预测】
(1)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人? (3)请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写两条宣传语,要求每条宣传语不得超过20字,言简意赅、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参考答案】
(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浓郁的书香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④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
(2)①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培养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阅读正视现在、把握过去、展望未来、博古通今、学贯中西。(3分)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持之以恒地阅读,注重知识积累。(考生如果从其他角度作答,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如:①阅读与人生相伴,文明与城市同行。②书声刺激听觉神经,文字带来视觉盛宴。③文字,是我的生命;书籍,是我的灵魂。④人类因读书而高尚,生活因有书而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