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在本院或其他医院已被诊断,则只需在“门诊日志”中进行登记(登记项目应包括:就诊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地址、病名(初步诊断)、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等),不再进行网络报告。对于15岁以下新发乙肝病例和AFP病例,
接诊医生要及时报告防保科,由防保科以电话方式报告县区疾控中心,并配合疾控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4)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应每天对门诊登记、住院登记、检验登记等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发现未报或漏报应及时督促诊治医生填卡,并进行网络报告。
(5)疫情管理人员在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并不再录入网络。对已经通过网络重报的报告卡,应通过网络做出删除标记。同时应定期对网络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个案进行错报、误报等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并在备注内注明原因。
(6)疫情登记资料要齐全,分科、分月装订成册。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二、结核病管理
1、报告:凡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新发现结核性胸膜炎,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责任报告人应于12小时内报告防保科。防保科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报告。
2、结核病人的转诊
(1)转诊对象:
①有可疑肺结核症状者(咳嗽、咳痰≧3周、咯血、发热、盗汗、乏力、胸痛等)。
②胸腔积液、疑似肺结核(X线检查怀疑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者)。
③确诊为肺结核(细菌学、病理及临床诊断者)。 ④结核性胸膜炎。
⑤遇有急重症肺结核病人应积极救治,及时报告。 (2)工作要求:
①放射科是诊断肺结核的首要科室,必须建立《医院放射科活动性肺结核病例首诊登记本》、《结核病人登记本》。转诊率、登记率均要达100%。
②对转诊对象接诊医生和放射人员均须开具转诊单,督促患者尽快到县疾控中心结防科就诊,以便归口管理。
③防保科负责及时收集登记全院每天的结核病报告卡和转诊单,对同一病人由不同大夫开具的转诊单都要认真登记,转诊费则平均分配给转诊医生。
④门诊肺结核病人必须由接诊医生直接转诊到县结防科进行免费治疗,住院肺结核病人要有县结防科的住院通知单,如确因病情危急未来及办理住院通知单者,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生负责督促患者家属到县结防所领取住院通知单,主管医生负责将住院通知单报送到医院防保科进行
存档。
三、性病艾滋病管理 1、性病疫情报告
(1)报告性病病种包括:艾滋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梅毒、淋病、非淋、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以及围产期新生儿性病感染和淋菌性眼结膜炎。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只报告初发病例,不报告复发病例。
(2)性病报告卡内容填写准确、完整,不得漏项,14岁以下儿童须填写家长姓名和工作单位。
(3)HIV初筛实验室按月向县疾控中心上报《艾滋病病毒抗体监(检)测数及阳性人数月统计表》,按季上报《HIV抗体监(检)测数季报表》。对孕产妇、手术病人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并提供检测前后咨询服务。承担县疾控中心规定的疾病监测任务。
2、传染科被定为艾滋病定点科室,负责对全县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免费制定治疗方案,并协助县疾控中心完成艾滋病诊疗的耐药监测、副作用监测等相关监测和检测工作。
四、急性弛缓性麻痹(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
1、在确保AFP病例报告敏感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病例
报告的特异性、AFP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麻痹14天内采双份合格大便,每份8克以上,时间间隔为24-48小时。并接受AFP漏报检查。
2、在发现临床诊断麻疹病例及疑似病例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对每一例疑似麻疹病例必须采集血标本。
3、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的报告,在及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同时,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
4、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旬对各科室认真进行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动监测搜索,杜绝漏报。
凡违反上述规定者,视其情节予以处罚,至少月考核扣除当事人5分,管理者2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