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T5009-94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GB50300-2001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3-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0-84
(7)《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9)《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 4、施工安全管理规范、规程规定
(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HJ33-86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3)《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5、其他需要执行的法规标准和规范规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3)煤矿安全建设规定; (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6)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 (7)有关采矿、建井工程手册;
(8) 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11011220108306;
5
(9)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6】12号文件《关于太原市2005年254对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6月编制的《山西华润昌裕煤业有限公司9号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 (10)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地质勘探煤炭检验报告; 6、其他需要执行的法规标准和规范规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2)煤矿安全规程(2007年版); (3)煤矿安全建设规定; (4)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6)矿山井巷工程测量规范; (7)有关采矿、建井、建筑工程手册
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2.1地质概况
该井田位于古交市西北8km的梭峪村东北,行政区划隶属梭峪乡,其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5′07″~112°06′09″,北纬37°56′41″~37°57′31″。
太(原)~宁(武)公路和太(原)~岚(县)铁路均由井田西南通过,井田与镇城底站相距约4km,由井田到太原公路里程约60km,铁路里程约56km,交通方便。
6
2.2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2.2.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东侧,属中低山侵蚀地貌,沟谷发育,山梁上一般为第三、第四系黄土覆盖,沟谷两则有基岩出露,井田内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山梁上,标高为1204.1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南部李家沟沟谷,标高1018.1m,最大相对高差约186m。
2.2.3含煤情况及地质构造 (1)含煤情况
井田内2+3、4、7、8、9、10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03号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矿井批采煤层为03、2+3、4、7、8、9号煤层。现将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根据地质报告及采掘工程平面图和储量图显示,井田内03、2+3、4煤层在红崖子断层东南部可采区域内已全部采空;7号煤层红崖子断层西北部煤层厚度低于0.7 m,不可采,红崖子断层东南部可采区域内为蹬空区,暂不考虑开采;8号煤层红崖子断层东南部已大部采空,只在工业场地附近有部分资源储量;9号煤层全区可采。矿井批采资源储量主要在9号煤层和红崖子断层西北部位置。
1)03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上距上石盒子组K4砂岩10m左右,煤厚0.00~1.19m,平均0.80m,井田西南部变薄不可采,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7
为不稳定局部可采薄煤层,顶板岩性为中砂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或炭质泥岩。
2)2+3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上距03号煤层4.40~9.40m,平均6.31m,煤层厚度2.73~2.95m,平均2.80m,稳定,全井田可采,结构简单,含0~1层夹矸。顶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或泥岩。
3)4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2+3号煤层1.61~6.32m,平均3.74m。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厚度0.80~1.60m,平均1.36m,结构简单,不含夹矸。煤层顶板岩性为细砂岩或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4)7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上部,上距4号煤层32.94~55.20m,平均48.96m,煤层厚度0.60~0.95m,平均0.77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为稳定的,全区可采薄煤层,顶板岩性为石灰岩,底板岩性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5)8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上距7号煤层11.09~14.30m,平均12.55m。煤厚1.66~3.40m,平均2.79m。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为井田主要稳定可采煤层之一。顶板为L1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6)9号煤层
位于8号煤下18.47~29.03m,平均23.49m。其间距变化受屯兰砂体发育与否所控制。煤厚1.53~2.70m,平均1.76m。厚度稳定,全井田可采,结构简单,含0~4层夹矸。顶板为粉砂岩或铝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