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
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我是来自重庆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服务和美丽的大足能给大家带来一次愉快的旅程。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旅程吧。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大足石刻的概况。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内石窟寺急石刻造像的总称,是集儒、释、道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现先境内有各级文保单位70余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这里的造像始于晚唐、五代,鼎盛于两宋,延至明清、民国,创建史达1200余年,铸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葩。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继敦煌之后的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
大足石刻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处石窟最具特色。那么现在呢,我们来到的就是宝顶山石刻了,它是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与南宋淳熙至嘉佑年间修建。历时70余年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它的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和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同时,它也是大足石刻的精华之所在,并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
那么,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华严三圣的石刻造像了。中间的是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分别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按造像仪轨,这龛造像应该是文殊在左,普贤在右,但此地却把他们的位置做了调换,从而来体现密教造像特有的仪轨。“理智摄入”,即:理性与智慧的高度融合。这龛造像是大足石刻寓力学、透湿学原理于艺术构思的典型范例:大家可以看到,文殊菩萨手上捧着1.85米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支出1.2-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那么这样呢,塔和手就很容易断落,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聪明的古代匠师们成功的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大刀阔斧的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与其身躯相连,巧妙的将重心引到主像上去。就和木建筑中撑弓、斗拱的原理一样,是文殊菩萨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这样的处理既符合力学原理,又不违背菩萨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的造像规律,同时还获得了宗教的庄严感。
大家现在抬头仰望菩萨的时候,是否能感觉到菩萨正亲切的俯下身来,关注着芸芸众生呢?叫人凡心皆息,袛敬皈依感油然而生。这正是因为匠师们刻意将他们的头部加大,胸部缩短,小脚部位加长,,而且身躯前倾25度,这正好符合造像与观众之间的透视关系,使得菩萨那种威仪奕奕、悲悯无尽的气度得到充分展示。在华严三圣像的背面,大家可以看到还刻有园龛小佛,一共81尊,他们既丰富了整龛造像的构图层次,又把三尊主像衬托得高大、完善,使得气氛更加显得庄严、热烈。
朋友们,到此我们的宝顶山石刻之旅就结束了,希望这精美典雅、艺术精绝的摩崖造像带给了大家更多的生命启示。祝大家旅途愉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