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习
7.如图为PPE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过程。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答案 B
解析 PPE怪圈表明了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三者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也能通过协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8.下列解决粮食危机的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通过一定的方式,大大提高光照强度,达到增强光合作用的目的
B.利用生物技术手段,使更多的农作物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固氮本领,提高产量 C.通过杂交法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D.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 答案 A
解析 在农田中无法提高光照强度。
9.如图为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急增影响不大 答案 C
生物学习资料
生物学习
解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的保障,所以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10.当前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普遍关注的三大问题。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口数量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
(2)决定一个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能否发生变化?有哪些措施可以增加环境容纳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自然增长率/%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老年人口比重/% 发达国家 -0.5 21.0 12.0 发展中国家 2.4 39.0 4.0 ①发达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采取的对策是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均耕地、淡水资源、食物、资源和能源短缺、生存空间变小、环境污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增大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可以变化。人们可以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环境容纳量。如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淘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
生物学习资料
生物学习
后设备、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和平衡,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
(4)①衰退型 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进行移民 ②增长型 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高 计划生育
解析 环境阻力应包含多方面内容,如资源、能源、粮食、淡水等;决定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人口容纳量同自然种群容纳量一样,也是可变的;表中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前者应鼓励生育,后者则应控制生育,降低出生率。
11.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嘉兴市区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3)在人工干预下,湿地物种逐渐丰富,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若没有人工干预,该湿地最终将发育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主要是由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4)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向。
答案 (1)垂直 (2)正反馈 (3)次生 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 (4)如下图所示
解析 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环境污染引起生物死亡后,会加重环境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走进高考
12.(经典高考题)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
生物学习资料
生物学习
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__。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性)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 (1)人口增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就会导致过度利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的破坏、资源的短缺;由于资源的限制,将会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数量下降,即c曲线所示情况。(2)正常情况下的人口数量应和自然种群一样,呈现“S”型增长,即b曲线,之所以不能出现指数增长,主要是由于资源有限。最适人口数量应当是在K/2值时,种群增长率最高,所以最适人口数量应该为55亿。(3)若原来人所获得的能量为a,则从“植物→植食性动物→人”这条食物链所需植物为(a/2)×10×10=50a,从“植物→人”所需植物为(a/2)×10=5a,共计55a,同理计算改变后的情况为28a,则55a可供养的人口是原来的55a/(28a)=1.96倍。(4)计划生育可控制出生率,降低出生率可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晚婚晚育则可以有效延长一个世代的时间,也可以有效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
生物学习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