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文言虚词练习及答案
1、判断之在文段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答案:1、动词,可译为到、往 2、代词,可译为他
3、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 4、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样 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 9、人称代词,可译为我 2、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 连词,折关系,可译为然而4、 连词,递进关系5、
连词,修饰关系6、 连词,承接关系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3、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13以权贵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15以之叹。 答案:1、
名词,可译为原因 2、 动词,可译为认为
3、 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4、 介词,可译为把 5、
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8、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介词,可译为因
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2、介词,可译为在 13、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4、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15、动词,可译为用 4、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1乃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答案1、 副词,表承接,可译为于是2、 代词,可译为你的
3、 副词,相当于是4、 副词,可译为竟然,却5、 副词,可译为才 5、判断因在文中的意义。
1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2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3因。其常4因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5因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变为荣木也。途经绍墓,其尚8因众人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答案:1、 介词,可译为根据 2、 动词,可译为沿袭 3、 名词,可译为原因 4、 介词,可译为趁着 5、 副或连,可译为于是 6、 介词,可译为凭借
7、 介词,可译为经由 8、 介词,可译为通过,经过 9、 介词,可译为因为 10、连词,可译为因为 6、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
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
答案:1、可译为……的原因 2、表示被动
3、所+动词后面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作用 4、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5、所+动词构成所字结构 6、可译为用来……,靠他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7、判断于在文中的意义。
黄鸟1于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3于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4于昔。吾乡之美已闻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乡,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9于是,不亦乐乎?
答案:1、 助词,动词词头2、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于 3、 介词,可译为到4、 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5、 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6、 介词,表示方位,可译为在 7、 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对或向8、 同现代汉语,可译为于是 9、 于:介词,可译为在是:代词,可译为这 8、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
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答案:1、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 2、 代词,可译为这样,这,如此 3、 动词,可译为像,如,及 4、 代词,可译为你
5、 连词,选择关系,可译为或、或者 6、 表意思他,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
9、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途遇廉颇,即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9其是耶,其非耶?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12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答案:1、 代词,可译为他2、 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3、 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4、
副词,表示商量语气,可译为还是5、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6、 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可译为大概7、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一定 8、 代词,可译为其中9、
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10、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11、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12、代词,可译为我,自己 10、判断其在文段中的意义。
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1、 副词,可译为暂且 2、 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
3、 副词,可译为将要 4、 连词,可译为并列 5、 连词,可译为尚且 11、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 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答案:1、 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2、 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3、 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4、 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可译为就便
5、 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6、 连词,折,可译为却
7、 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12、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答案:1、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2、 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3、 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4、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7、 代词,可译为他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