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跟踪检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7:28: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0.124 0.125 0.148 丁香 1 0.734 0.761 油松 1 0.884 刺槐 1 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分析,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该群落的空间结构应具有____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有一种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这说明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解析:(1)分析题图,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发展至第3阶段时,丙种群占优势,甲、乙种群占劣势,三个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该群落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2)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数目越来越多,即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则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强。(3)从题表可看出油松和刺槐的物种生态位重叠最大,因此竞争最激烈。鞭毛藻具有趋光性,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臵进行光合作用,说明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答案:(1)次生演替 竞争 垂直分层 (2)物种丰富度 抵抗力 (3)油松和刺槐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12.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________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________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________(填“S1”或“S2”)。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利用率。

(3)恢复群落植被的总生物量只有原始林群落的________%,这是由于山体滑坡后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较低,群落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

(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________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________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解析:(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随机取样。结合图中文字信息可知应按照植被类型分类。恢复群落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相对简单,植被的有机物总量少,所以代表恢复群落生物量的是S2。(2)从存在植物种子、根等的土壤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的规律一般是物种趋向多样化,所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良好的垂直结构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3)恢复群落总生物量为19 g/m2,原始林群落总生物量为95 g/m2,前者是后者的20%。山体滑坡后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状,是由于恢复力稳定性较低。(4)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子是土壤条件。重建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利于物质循环,可加快群落植被恢复。

答案:(1)随机 植被类型 S2 (2)次生 丰富度(或“多样性”) 光能 (3)20 恢复力 (4)土壤 土壤微生物

二、重点选做题

13.(2016·南宁模拟)为了研究某降水充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做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类别 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a)] 2灌草丛 针阔叶 混交林 116.61 常绿阔 叶林 150.81 针叶林 17.43 55.50 总呼吸量 [t/(hm2·a)] 15.93 92.73 124.81 40.98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叶面积指数 植被干物质的量 [t/(hm2·a)] 2.48 6.65 11.28 377.52 17.76 398.57 6.63 184.74 注: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

B.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 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 D.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解析:选D 自然状态下,群落向营养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故该地区群落演替方向为灌草丛阶段→针叶林阶段→针阔叶混交林阶段→常绿阔叶林阶段,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植被干物质的量与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食性动物的捕食、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有关;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

14.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

B.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C.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N3和P3

D.图中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

解析:选C 该模型是用坐标曲线构建的,应属于数学模型;从该曲线可以看出,捕食者种群数量随着猎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即猎物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猎物种群数量减少→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猎物种群数量增加,依次循环,可见猎物和捕食者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因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物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猎物的K值应为N2,捕食者的K值应为P2;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双方种群的繁衍都有利。

15.(2016·潍坊一模)小型动物线虫普遍存在于各类土壤中,其类群和数量极丰富,被看作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性指示生物之一。我省沿海某湿地的三个群落中土壤线虫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线虫属丰富度 土层深度(cm) 0~10 植物寄生线虫(条/100 g干土) 93 腐食线虫(条/100 g干土) 15 食细菌线虫(条/100 g干土) 湿地类型 碱蓬群落 19 12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10~20 柽柳群落 18 0~10 10~20 0~10 10~20 14 89 21 598 163 2 19 0 92 9 10 28 15 71 7 白茅群落 24 请据表中数据回答:

(1)科研人员调查土壤中的线虫时,常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首先在三个群落内各选取5个采集点,每个土样分0~10 cm、10~20 cm两层,在设置采集点时应做到________选择地点。

(2)腐食线虫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此类线虫和表中________线虫的数量明显增多。

(3)表中三个群落的________线虫均为绝对优势类群,且各营养类型的线虫都“表层聚集”分布。从线虫的取食习惯分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①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________(cm)土层;②深层土壤中________积累较少。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营养结构最复杂的群落可能是________,因为该群落土壤线虫的________最高。

解析:(1)线虫属于土壤小动物,调查线虫时应该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并做到随机取样。(2)腐食线虫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生活污水中的有机质丰富,排放到湿地后会导致细菌在湿地中大量繁殖,所以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会使腐食线虫和食细菌线虫数量增加。(3)据表可知,三个群落中的植物寄生线虫数量最多,为优势种群。线虫出现表层聚集现象可能是由于湿地植物的根系主要分布于0~10 cm的土层,且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4)据题表分析,白茅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为24,其余两个群落的线虫属丰富度均低于该群落,所以白茅群落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

答案:(1)取样器取样 随机 (2)分解者 食细菌

(3)植物寄生 0~10 有机质(腐殖质) (4)白茅群落 丰富度

祹 宝:微 微 一 笑 很 倾 我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课时跟踪检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bx2u9cc227b8vd538ce5nrap1rg1l00xi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