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9:58: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嘉定区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14题。(8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 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②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②刚道:硬说。 12.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阕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2分)

A.刚健遒劲 B.慷慨激昂 C.典雅庄重 D.旷达豪迈 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阙的划线句。(4分)

12.B(2分) 13. D (2分)

14 (4分)答题示例: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 (1分)后三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1分)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1分)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1分)评分标准:内容2分,手法1分,效果1分。

金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5题。(8分)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诗歌的对仗和内容看,本诗是一首以送别为内容的五言律诗。 B.一二两句交代诗人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 C.三四两句寄托诗人的悲苦,与“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D.五六两句从友人的角度落笔,真实描写了乱离之后的慌乱场景。 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刚劲凝练 D.凄苦悲凉

15.明代诗人徐用吾评价本诗的最后两句:“观其结句,犹不免有悲伤之意,其与《诗经》‘鸿

第 5 页 共 12 页

雁于飞,哀鸣嗷嗷’,同一用意。”请从手法角度,联系全诗内容进行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8分

13.(2分)D 14.(2分)D

15.(4分)结尾两句运用借景抒情(或以哀景衬哀情、虚写)的手法(1分),想象友人北归途中只有飞禽和衰败的野草相伴着友人的悲苦愁颜的情形,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担忧和悲伤之情,也写出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2分),这与《诗经》中“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借鸿雁哀鸣来抒发流民内心的悲伤和对统治阶级的怨愤是同一用意。(1分)

附:《赅平后送人北归》赏析

此诗意在感伤自己乱平之后独留南方,不能与朋友同来同返,并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

“战乱时我和你一同逃到南方,时局安定你却独自北归家园,流落他乡,头上已经生出白发,战后的家乡也只能见到青山,晓行要经过许多残破的营叠,夜里只能披星露宿荒凉故关。旷野里的飞禽与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著你的苦愁颜,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世乱”之时,司空曙和友人一起逃到江南避难,如今天下已经太平,友人得以回去,自已仍滞留他乡,“独”字含义丰富,指友人独自北还,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沪上最专业的语文培优资料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额联上句“生白发”亦有双重涵义:是形容乱离中家国之愁的深广,一是说时间的漫长,从战乱开始到结束,前后历时九年。“见青山”是说假如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合肯定是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从这句起,以下都是想象北归人途中的心情和所见的景物。律诗讲究“起承转合”,一般在第三联转折,此诗却在第二联完成“承”“转”,章法上别具一格,颈联及尾联单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这一联点明“残垒”。“故关”,为兵家必争之地,估计也残破不堪了。因而,这一联着重写“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笔力所致,“描尽乱离之后荒乱风景”(王文潘《历代诗评注读本》),尾联继续虚写友人归途中所见所感。上句写景,“禽”和“草”本无知觉,而曰“寒禽”“衰草”,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言愁无处不在,“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这里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针线细密,用笔娴熟。

这是一首酬赠诗,这类题材在大历十才子集中比比旨是,但多数思想平庸,艺术才力贫乏,缺少真情实感,这首诗却能独辟径,通过送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战争)一的痛恨之情:多年流落他乡,无法归家的惆怅之绪:对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对友人“北归旅途艰的牵挂之情以及对岁月易逝,人生多舛的感慨。

静安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移居(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第 6 页 共 12 页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13.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1分)

A.明快峭拔 B.幽默含蓄 C.自然质朴 D.平淡婉约 14.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12.(2分)D 13.(1分)C 14.(5分)这种邻里畅谈欢饮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 用反问句强调对农耕生活中邻里交往之乐的由衷欢喜!告诉大家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3分)此句以情化理,理入于情,理趣在笔墨之外,真情融于意象之中。家常自然,意味深长。(2分)

闵行区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送孙十尉温县

钱起

飞花落絮满河桥,千里伤心送客遥。

①②

不惜芸香染黄绶,惟怜鸿羽下青霄。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急管繁弦催一醉,颓阳不驻引征镳。

【注】①芸香:指书香。②黄绶:黄色的印带,用来代指小官,这里指孙十将赴任的温县县尉。③骧首:抬头,指意气风发。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飞花落絮”点明了送别的时令。 B.“千里”写出孙十赴任路途遥远。 C.“急管繁弦”写音乐演奏的杂乱。 D.“征镳”指纵马踏上赴任的路程。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流丽含蓄 B.豪迈雄奇 C.清新明快 D.深沉婉转 14.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情感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

(三)(8分)

12.(2分)C(反映的是主观情绪的急迫)

第 7 页 共 12 页

13.(2分)D(2分) A(1分)

14.(4分)首句描摹暮春之景来渲染离别的情绪,(1分)第二句以“伤心”二字直抒胸臆,写送别的难舍;(1分)三四句以借代手法感叹孙十的怀才不遇(控有才华却志向不得伸展)(带有为其不平之意);(1分)五六句直接表达勉励和劝慰之情;(1分)最后两句写乐声的急迫和夕阳落下,表现不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的矛盾心情;(1分)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深沉的离别之情。(1分)【任答一点得1分】

浦东新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 14题。(8分)

秋光 陆游

小圃秋光泼眼来,老人隐几兴悠战! 翩翩蝴蝶成双过,两两蜀葵相背开。 雨足疏篱引荒蔓,人稀幽径长新苔。 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泼”突出了秋色之浓,“隐几”则流露出悠然之态。 B.颔联“翩翩”“两两”巧用叠词,凸显出自然风光的和美。 C.颈联“引”“长”二字,以动写静,静中显动,富有情趣。 D.全诗意象丰富,描绘细致,境界开阔,有浓郁的田园气息。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2分)

A.浓艳明丽B.请新自然 C.古朴典雅 D.冲淡平易

14.扣住“待”字,赏析“贫家灶冷炊烟晚,待得邻翁卖药回”两句。(4分)

12. (2分) D 13.(2分)B

14.(4分)家境贫寒,晚上生火做饭很晚。但这样正好,可以等邻居卖药归来。(1分)这两句上句实写,下句虚写,虚实结合。(1分)一个“待”字,表现了乡间民风的淳朴,作者与邻里相处的和睦。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耐人寻味。(2分)

普陀区

(三)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14题 (8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元]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而隐居垂钓的的严子陵。 12.标题中的“【中吕】”是________名。(1分) 13.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份)

A.此曲以“忙”字为全篇诗眼,贯穿始终。

第 8 页 共 12 页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鉴赏)精校Word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bxio3em2d9bpag891bi6tck19hpxv003j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