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6 必修四(二)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滕王阁序并诗》、《秋
声赋》
[学案目标] 1.重点掌握三文中常见常用的实词、虚词,了解文中涉及的文化典故等常识,背诵《滕王阁序并诗》第2、3两段。2.重点掌握“以”作连词和介词的区别,使用和意动的区别。
1.下列多义词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瓯越?控蛮荆而引?一言均赋..?A. B.? ??横槊赋诗?恭疏短引?..?清季有加?视.C.? ?视五人之死?.
??都督阎公之雅望.
D.? ?是所望于群公?.
答案 C
解析 C项比较。A项接引/序言。B项写作/吟诵。D项声望/希望。 2.下列加点的字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天地,泣鬼神?直可惊.?A.
?百忧感其心?.?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B.? ?屈贾谊于长沙?.
?三江而带五湖?襟..C.?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陈蕃之榻?徐孺下.?D. ?雄州雾列?.
( )
答案 A
解析 A项同为使动用法。B项为动用法,为??立传/使动用法。C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D项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 3.找出下列句中所用的典故,并解释其内容。
①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碧血”源于“苌弘化碧”,传说志士苌弘死后,
血凝为碧,后化指为正义而死。
②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陈蕃下榻。东汉太守陈蕃是一代儒宗,平时不接俗客,但特地为接待当时的品学兼优之士徐孺子准备了一张卧榻,他走后便将榻挂起。 ③今晨捧袂,喜托龙门:龙门。龙门今在山西稷县西北,相传为大禹开凿,鱼集于其下,登者化为龙。
④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音传说。指古代传说钟子期与伯牙弹琴成知音的故事。 4.填空。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③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④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⑤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⑥骈体文在句式方面的特点是骈偶和“四六”。
1.“以”字作连词和介词的辨析、点拨。
(1)辨析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并试归纳其规律。 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②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③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④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⑤初淅沥以萧飒 .
⑥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答案 ①②⑥为介词,其余为连词。
“以”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兼类虚词,可作连词可作介词。如何辨别这两种用法呢?最简便的办法是:除去表原因的,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是介词。在表原因时,“以”的用法最难辨析。这时,表原因的“以”,后面是分句,它是连词;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是介词。 (2)试用上述方法快速辨析下列句中“以”的用法。 ①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②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⑤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
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⑦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⑧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 .答案 ②③④⑦为介词,其余为连词。
(3)试用此法做高考题。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报为?何以.?① ?妻卧草中以号?.
(12北京卷第7题D项)
?赈之?持节发仓粟以.?② (11江西卷第11题A项) ?贻之?作《师说》以.
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 ?08湖南卷第,11题B项? ?之兴怀?不能不以.答案 ①不同。前“以”是介词,用;后“以”是连词,表修饰。 ②均为连词,表目的,来 ③连词,因为;介词,因 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
使动用法是指甲(主语)使乙(宾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或发生某种变化。一般用法,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由甲(主语)发出、发生。例如: a.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b.(秦孝公)外连衡而斗诸侯。 .
例a,“斗”由主语“两虎”发出;例b,“斗”是主语“秦孝公”使宾语“诸侯”发出的动作行为,为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甲(主语)思想上、意念上认为乙(宾语)具有某种身份或表现出某种性质或发生某种变化等。一般用法,某种身份、性质或变化由甲(主语)所具有、发生。例如: a.君美甚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例a,“美”这一性质是由主语“君”表现出来,为一般用法;例b,“美”这一性质则是主语“吾妻”思想上、意念上认为宾语“我”所具有,表现出来,是意动用法。 ②特性不同
使动用法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意动用法则没有明显的强制性。 ③种类不同
名词、动词、形容词均有使动用法,而名词、形容词有意动用法,动词则没有。
④翻译不同
使动用法一般用“谁使(让)谁怎么样”即“使之××”的格式翻译。如“惊天地”可译作“使天地惊奇”。意动用法一般用“谁认为(感到)谁怎么样”或“谁把谁当作(看作)什么”即“以之为××”的格式翻译。如“吾妻之美我”可译作“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 演练体悟
(1)指出下列句中的意动用法或使动用法。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名词的意动用法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无
③腾蛟起凤:“腾”、“起”,动词的使动用法 ④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无 ⑤窜梁鸿于海曲:“窜”,使动用法 ⑥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无
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动词的使动用法 (2)“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人教社1988年版释“王之”就是“以他为王”。而人教社2000年版释“王之”为“使??为王”。你认为哪种解释正确?为什么?
答案 后一种解释正确,“约曰”如何,是激励诸将奋勇破秦的措施,是要兑现的,不是“先破秦入咸阳者”自己要“王”,而是怀王要使他为王,要封他为王。
1.下列三组均为高考题,你能在不顾及上下文语境的情况下判断其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吗?
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
?? 共为一卷,以勉学者.①?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 之不存
(13天津卷第10题A项)
答案 不同
解析 上句为目的连词,用来;下句为介词,因为,“以”后省略宾语“之”。
?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②? (10四川卷第9题A项)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答案 相同 解析 介词,凭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