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八 图文混合类
1.2019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新课标I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2019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Ⅱ)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6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3.2019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Ⅲ卷)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4.(2019·四川乐山高二第二学期期末·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注:图中⊙表示主要武装起义和宣布独立的地点) 图中的“起义和独立地点”蕴含着辛亥革命的多种信息。解读图片,提炼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紧扣材料,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2019·青海西宁一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近代历史上,与王朝兴替伴生是孔子思想的“死”与“活”,是孔子的“死去”与“活来”。比如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彭富春教授在《死去的孔子与活着的孔子》一文中就指出:“通过对于孔子思想边界的区分,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孔子活着的思想,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在一个无爱的时代里宣扬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死去的思想,礼制束缚了个体的生长,仁爱限制了情感的丰富。”“一个死去
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如图)
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2分)
6.(2019·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5月押题考试·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图片,提取两项材料蕴含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紧扣材料且明确、合理,并依据史实予以说明。)
7.(2019·四川成都三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 1 页
材料 图10到图12反映了我国计时器的使用历程。
图10所示为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采用干支计时,从上古沿用至明清。
图11所示为铜镀金珐琅人物画自鸣钟,18世纪英国造,现藏故宫博物院。据记载, 17世纪上半叶的自鸣钟“中样者每架价银五十两,大者及小而精工者价值甚多”,这个价格在后来或许有所下降,但中国最便宜的计时器香漏“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所费不过三文”。
图12所示为1939年亨达利洋行在报纸上刊登的修理钟表广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计时器的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 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8.(2019·湖北黄冈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6)(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
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城。1984年到1986年,经过国务院批准,首先设立了 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斤发区;截止2019年9月,中国共设立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所在地(直辖)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拥有同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打造更加优越的投资软环境。
——据柳金红《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运行效率研究》等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2分)
(要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9.(2019·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检测题·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它相对于其他地区要重要的多,如果某一集团控制了它,就有可能获得对其他区域的支配地位,从而可能奠定其政治领导权,同时,该集团为了建立和维护该区域的重要地位,又会给它以特别的重视。
——据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图12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基本经济区位置图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0.(2019·云南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50—1940年非洲、欧洲及亚洲的移民图
——摘编自(美)帕特里克·曼宁《世界历史上的移民》
(注:图中方形为移民的出发地,圆形为移民到达的目的地。)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移民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11.(2019年山东潍坊高三月考)(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近代和当代开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2019·广东汕头二模·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旅行家和商人,据其在游记中自述,他1271年自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1295年回到意大利,以下是其行程示意图。
第 2 页
材料二 1792年9月受英王委派,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前往中国。1793年6月抵澳门,7月在舟山登陆,1794年9月回到英国。下图是其航行路线图。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恰当,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经济状况等均可)
第 3 页
题型八 图文混合类
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并表述历史地图中的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地叙述历史事物的变迁情况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是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题干以两幅历史地图为情境,要求学生对两幅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提取信息,进行历史变迁的说明。学生首先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图中一些常规的地理要素心中有数,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大致位置,中国山川地形的大致位置等。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中州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分布比较少且管辖区域较大,说明黄河中下游地区比较发达,南方则地广人稀;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中行政区域的范围和名称有了很大变化,行政区域分布更加均衡,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平衡,从河南道、岭南道这些名称看,道基本是按地形设立的行政区划。
设问要求比较两图,引导语为提取并说明,回答问题的资源是从图中提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关键词是两项有关汉唐间的“历史变迁”。从两幅图的分析看,提取的变迁信息可以是区域分布的变迁、名称变迁、经济发展区域的变迁等。相对应地说明可以是南方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区域划分更关注地形、经济重心南移等。
本题以两幅历史地图为情境,对学生而言新颖而陌生,两幅图反映的内容只有行政区划的名称,可以提供的信息显得十分单薄,而且教材中从汉到元关于行政区域的相关内容较少,因此本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如果学生具备必要的地理学知识,则可以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所以解答本题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引导语要求的是从比较两幅图中提取汉唐间“历史变迁”的变化并加以说明,这种引导语使得答案显得比较复杂,更加大了本题的难度。估计本题难度在0.3-0.4之间。 【答案】示例: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2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抓住的就是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所以把我的主线就是对比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得出来就是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往来。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3.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甲午中日战争·通商口岸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试题。主要考查自开商埠与被迫开放商埠的不同。首先,需要仔细观察地图,然后提取信息,可从地理位置、开放数量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史实进行分析即可。观点一定要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要能自圆其说。 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
第 4 页
【名师点睛】本题是本套试卷中的最大亮点,类似于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1 第41题。以自开商埠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本题的命制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近代化史观为指导,以教材知识为依托,较好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41题每年都会变,所以复习备考时,不要刻意追求押题,要尽量多做开放性试题,培养考生应变能力以及基本的解题技巧及答题格式。
4.
【考点】辛亥革命;全国卷41题
【解析】根据地图可从响应武装起义的地点分布、宣布独立省份的分布以及独立的城市分布上来看,得出起义和独立的地点相对分散;宣布独立的身份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起义和独立集中在中心城市。以宣布独立的身份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为例,可从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的统治力度、文明开化的程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总分(12分) 信息提炼(3分) 说明(9分) 一等(12-9分) 二等(8-5分) 三等(4-0分) ①围绕提炼信息展开论述,理由充分; ②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 ③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 ①基本围绕提炼信息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 ②史实运用较准确,层次较清楚; ③语言表达比较规范,逻辑较清楚。 ①论述脱离提炼信息,或缺少必要论述; ②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相关史实; ③语言表达不清晰,逻辑关系不清。 ①信息提炼准确,且来源或符合材料(3分) ②信息提炼模糊或错误(0分) 示例一:信息:起义和独立省份集中于东南部。 说明:东南民族资本主义相对发达;清廷在南方统治较为薄弱;近代文化在东南传播较早,各省独立加速清朝瓦解,但革命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示例二:信息:起义和独立的地点较为分散。 说明:清末社会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近代文化传播广泛,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各地独立缺乏统一领导,辛亥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示例三:信息:起义和独立集中在中心城市。 说明:中心城市资产阶级民主力量较强,是旧官僚的统治中心;革命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对农村影响有限,潜伏着失败危机。 5.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古跨朝代非选择题;传统文化主题;全国卷41题
【解析】根据材料一“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孔子活着的思想,在一个无序的世界里建立秩序,在一个无爱的时代里宣扬仁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他死去的思想,礼制束缚了个体的生长,仁爱限制了情感的丰富”,可以理解为“活来”是顺应时代的思想,而“死去”的思想体现的保守性;而且材料一“一个死去的孔子只会讲《论语》中的话,一个活着的孔子则会说出我们时代的智慧箴言”充分肯定了孔子思想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部分,对现在仍然有指导意义,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论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活的”精华,也有“死的”糟粕;儒家思想(孔子)的“死去”与“活来”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是封建统冶者可以随意丢弃又可以拿来利用的工具;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儒学已经死了,与世界潮流、普世价值追求和我国核心价值观相悖。
第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