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3作文检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9 13:59: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水就有岸,岸阻碍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请以“水与岸”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导写】

首先,单看“水”或单看“岸”,你很容易看出事物的两面性;但联系起来看,“水与岸”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到这一点需要哲学思维。这是正确立意的基础。

其次,需要从材料、从话题出发展开联想,这个环节先不要急于确定写什么,要把思维充分打开,尽可能地多向思考、多想几个写作的角度。比如可以围绕“哪些事物之间存在着类似‘水与岸’的关系”这一中心点发散思维:可以想到“自由与纪律(限制)”的关系,可以想到“个人自由与社会法规”的关系,可以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问题,可以想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和困惑”。比如爱或教育如果不是以善加疏导的方式进行,爱如果泛滥成为溺爱,教育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围追堵截”,那么就会走向爱和教育的反面。再放开去想,风筝和人手里的线也有这种关系,风筝能不能飞起来,能飞多高,取决于线。风筝的自由总是有限的,如果它完全脱离了与风筝线的依存关系,过度自由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反之,人如果把线拉得很紧,只收不放,只紧不松,风筝永远也飞不起来。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还可以联想到许多,这就是发散思维。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感觉最有话说的角度下笔立意作文就可以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的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

——歌德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

——电影《爱玛》台词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

——马克·吐温

读了上述文字,你一定会有所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导写】

材料提供的三句话共同包含的意思是“理解”(沟通)或“了解”。我们能联想或感悟到的是:人和人的理解多么难啊!

许多嘲笑(不理解)源于人们的无知,如果你因为无知者的嘲笑而放弃某些打算,改变自己的想法,那就太悲哀了;快乐没有世界通用的标准,己以为乐,人未必以为乐,己不以为

1

乐,人或许以为乐;重要的是自己觉得快乐,不要太在意别人是否理解你的快乐,但你作为社会的人,你的快乐不要妨害别人的快乐,你应该多少在意别人的感受,尽管你不苛求别人一定理解你的快乐。什么叫“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眼睛”感知的是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智力”是靠冰冷的理性在判断事物,唯有“心”是真诚的有生命有情感的沟通的桥梁,有一句广告词就是“沟通从心开始”。多点理解就多点快乐,多点理解就多些和谐。

“不要轻易嘲笑别人”也是一个写作话题。去嘲笑不了解的人或事,只能自取其辱,了解别人快乐难,对人的沟通需要“心”决定了每个人没有资格嘲笑别人,再说嘲笑也不能给自身带来快乐!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成年大马哈鱼经过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溯河洄游重返故乡,养儿育女,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人回溯历史,可以知兴替,明晓历史规律,从而获得人生智慧。回溯过往经历,可以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

请以“回溯”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导写】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有点像老题目“回忆”“路”;但还是不能完全等同;“回溯”可以带有某种寻根的味道,可以是寻找个人精神家园之旅的点滴感悟,可以是个人成长历程中的一段难忘的足迹;可以是对耳闻目睹或是亲身经历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之人生得失的咀嚼和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材料中的“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和“回溯”本身的词义都表明,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段有故事的历史,“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也是需要艰苦的思考和费力的想象,它并不是简单地无关痛痒地回忆一件事。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时候跟随父亲上山挖一种叫作桔梗的药材,上山不久就找到了一片,于是父亲带着我挖。挖了一会儿,父亲看看还剩下五六棵没挖,就告诉我不要再挖了。我不解,问父亲为什么不把那几棵挖掉。父亲说:“要留下一点,让它们结出种子。如果全挖光了,明年再来就一棵也挖不到了。”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

【导写】

根据“要留下一点,让它们结出种子。如果全挖光了,明年再来就一棵也挖不到了”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把握尺度。生活中,我们无论对己、待人、处事,都要把握好尺度。把握好了尺度才

2

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学考规定阅读与作文解读3作文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cejz5693j7yqpo85se79mzf00wrvr00ix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