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顾文涛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4 2:59: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临泽县蓼泉学区墩子小学 顾文涛

【摘要】作者根据自己在开发和建设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资源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教育形势,对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呈现形式与内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践阐述,并着重从学农基地的开辟、生活化的教学研究、日常生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对开发和建设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校本资源 农村小学 学农基地 生活化的教学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活动是单一的,方法呆板,教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而贴近学生生活的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实际感,而随处可见的校本资源素材,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开发和建设适合实际需要的校本科学课程资源,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解决《科学》新课程有效实施,切实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

一、科学校本资源的呈现形式

我校地处西部偏远地区,教育资源配置较少,实验设备较为匮乏,但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实验资源。除学校的一些基本实验室设备外,我们有学农基地、生态养殖资源、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学生家庭环境所接触到的自然资源等。科学教师应当首先重视和开发学校的科学课程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与利用校内科学课程资源,做好对校内科学课程资源的规划、设计、实施。其次合理开发利用校外的科学课程资源,把学习和生活中的科学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学的有兴趣。

二、开发生活化的科学校本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科学教学服务,是开发和建设校本科学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显著特点。而开发和建设校本科学课程资源须结合科学新课程的教学, 新课程的要求有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以适应学生的发展。我校就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发和建设校本科学课程资源,并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

开发和建设校本科学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还需考虑学生的兴趣。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创造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怎样开发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呢,我校结合实际,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索。

(一)、开发学农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种养活动 1、开辟“希望种植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种植活动 小学《科学》中科学种埴活动的相关内容有: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树;各种各样的叶;一片完整的叶;种子变成芽;芽长成苗;开花了!结果了!;果实和种子;植物的一生;植物怎样生存;植物的根和茎;形形色色的植物;动物和植物;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豌豆荚里的豌豆;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萌发的种子。

我校有一亩多的空地,我根据小学《科学》中的相关内容,带领学生开辟“希望种植园”,种植水果和蔬菜等。由学生自主管理种植园地。学生在种植过程中,对自己亲手栽种下去的植物呵护倍加,并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积极探索植物的生长特性以及种植技术。学生在基地中亲身

经历植物的播种、生长过程,去观察植物的每一个生长环节,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在管理中发现的动物与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想办法消灭病虫害,保护自己种植的植物。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积极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种埴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茎》时,我带领学生来到种植园,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的茎,认识玉米的茎能够自己直立,是“直立茎”。引导学生观察豆荚的茎,认识豆荚的茎柔软,不能够自己直立,缠绕在支架上向上生长,称为“缠绕茎”。带领学生来到葡萄架下,观察葡萄的茎,认识它的茎与缠绕茎不同,是用“小手”向上攀援,是“攀缘茎”。最后来到甘薯地,观察甘薯的茎是匍匐在地面上生长,叫“匍匐茎”。经过这样的观察,学生对茎的形态有了生动的感知。引导学生亲自去感受,比起课堂中的讲授,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可以事半而功倍。

2、建设“成长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养殖活动

小学《科学》中科学养殖的相关内容有:寻访小动物;蜗牛;蜗牛和蝗虫;蚂蚁;我的观察研究;动物的卵;动物怎样生活;形形色色的动物。根据小学《科学》中的相关内容,我建设了小动物园,饲养兔子、小乌龟、蚂蚁、鸡等。特别是农民的种养殖生产活动,更是难得的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育资源。许多学生家里饲养了小动物,时间长了,就厌倦了。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小动物寄养在学校小动物园,丰富小动物园的动物品种。学生通过相互观察、探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充分有效的开发、建设并利用具有校本学校科学课程资源,给学生学习科学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开发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作为一个新型的科学教育手段和方式,一定会呈现新的教育魅力。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科学校本资源。

学习探究新知识是一堂课的重点。如何将重点内容变得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小学科学课有很多的课程蕴涵生命科学,对周围小动物的观察,对大树的观察,对我们自己身体的认识,种一棵凤仙花,养几条蚕宝宝,米饭和淀粉的观察,这些都是生命物质,这些都有生命科学。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看周围的花草树木,观察我的大树,观察周围植物,发现树木的身体特征,感受树木的生命,从一片片的树叶中,发现树叶的共同点,寻找它们的不同点,感受生命的灿烂。我们让学生捡树叶,而不是采树叶,让学生感知树木是生命,它也需要我们的关心,需要我们的呵护,当我们去采树叶的时候,从它们的身体上采叶,就是在伤害它们,就是在破坏它们的生命。在我们观察完小动物,就要把蜗牛,蝗虫,蚂蚁送回家;在《寻访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帮助小动物,让它们更好的生长。养蚕宝宝,细心的照顾它们,让学生亲手迎接蚕宝宝的诞生,亲历蚕宝宝的一生,通过养蚕宝宝,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更加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养殖活动最能体现一个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孩子的爱心,一个孩子的耐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呵护,不仅仅是一棵凤仙花在生长,是几条蚕宝宝在生长,是孩子的心在生长,是孩子探究科学的勇气在生长,是孩子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的守护。我们鼓励孩子从身边做起,从一点爱护动物,植物的行为做起,去爱护大自然,去珍爱生命。孩子们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相同,每一朵鲜花都那么灿烂,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在教学《我们自己》单元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多么的奇妙,我们的身体上有一些好朋友,帮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激发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通过小体验,感受身体缺陷会使我们的生活不方便,教育学生关心身体有残疾的人,更加关爱自己的身体。在取指纹的活动中,学生发现每个人的指纹不一样,激起学生探究指纹

顾文涛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ces798v5z3qhtz4wk6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