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设计
荔城三中 张小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练习,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细读课文,概括木兰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形象;了解详略得当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测一测:通过小测,有效地掌握诗歌内容。
二、品一品:细读诗歌,感受形象
(一)1、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老师给大家一个句式:从 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木兰,因为 。
要求:三分钟的时间,先在小组内讲给你的同位听,分享你的读书成果。我们再全班交流。
示例: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急于还家的木兰,因为这里的“愿””驰”写出了急于还家的迫切心情。 2、学生小组内自由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二)
1、小思考:在你心目中,木兰是女郎还是女英雄? 2、想一想:详略分析,进一步认识木兰的形象。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学生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木兰形象总结: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名利而热爱和平生活。
(三)延伸:你还认识我国历史上哪些女英雄人物吗? 如:穆桂英、梁红玉、冼夫人、秋瑾、刘胡兰
三、背一背:
你能背出来吗?可以挑选你最喜欢或者你觉得最容易背诵的一部分。分享一下你快速背诵出来的方法。
方法总结:以情节为线索、利用句式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