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案例)上午试卷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以下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给出主要案例分析或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请在30道题中选择25道题作答,如作答的题目超过25道题,则从前向后累计25道题止。
1 钻机立轴升至最高时其上口1.5m,取样用钻杆总长21.0m,取土器全长1.0m,下至孔底后机上残尺1.10m,钻孔用套管护壁,套管总长18.5m。另有管靴与孔口护箍各高0.150m,套管口露出地面0.4m,取样位置至套管口的距离应等于( )。
(A)0.6m
(B)1.0m
(C)1.3m
(D)2.5m
2 某黏性土样做不同围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摩尔包线前段弯曲,后段基本水平,这应是( )的试验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
(A)饱和正常固结土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B)未完全饱和土的不固结不排水试验
(C)超固结饱和土的固结不排水试验
(D)超固结土的固结排水试验
3 压水试验段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为50m,压水试验结果如表所示,则计算上述试验段的透水率(Lu)与( )的数值最接近。
(A)10Lu
(B)20Lu
(C)30Lu
(D)40Lu
4 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向集水构筑物渗流,为计算流量和不同部位的水力梯度进行了流网分析,取某剖面划分流槽数N1=12个,等势线间隔数ND=15个,各流槽的流量和等势线间的水头差均相等,两个网格的流线平均距离bi与等势线平均距离li的比值均为1,总水头差△H=5.0m,某段自第3条等势线至第6条等势线的流线长 10m,交于4条等势线,请计算该段流线上的平均水力梯度将最接近( )。
(A)1.0
(B)0.13
(C)0.1
(D)0.01
5 在一盐渍土地段,地表1.0m深度内分层取样,化验含盐成分如下表: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计算该深度范围内取样厚度加权平均盐分比值D1= [C(Cl-)/2C(SO42-)],并判定该盐渍土应属于下列( )种盐渍土。
(A)氯盐渍土
(B)亚氯盐渍土
(C)亚硫酸盐渍土
(D)硫酸盐渍土
6 条形基础的宽度为3.0m,已知偏心距为0.7m,最大边缘压力等于140kPa,试指出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合力最接近( )。
(A)360kN/m
(B)240kN/m
(C)190kN/m
(D)168kN/m
7 大面积堆载试验时,在堆载中心点下用分层沉降仪测各土层顶面的最终沉降量和用孔隙水压力计测得的各土层中部加载时的起始孔隙水压力值均见下表,根据实测数据可以反算各土层的平均模量,指出第③层土的反算平均模量最接近( )。
(A)8.0MPa
(B)7.0MPa
(C)6.0MPa
(D)4.0MPa
8 某厂房柱基础建于如图所示的地基上,基础底面尺寸为l=2.5m,b=5.0m,基础埋深为室外地坪下1.4m,相应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平均压力Pk=
145kPa,对软弱下卧层②进行验算,其结果应符合( )。
(A)Pz+Pcz=89kPa>faz=81kPa
(B)Pz+Pcz=89kPa<faz =114kPa
(C)Pz+Pcz=112kPa>faz=92kPa
(D)Pz+Pcz=112kPa<faz=114kPa
9 某场地作为地基的岩体结构面组数为2组,控制性结构面平均间距为1.5m,室内9个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的平均值为26.5MPa,变异系数为0.2,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上述数据确定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 )。
(A)13.6MPa
(B)12.6MPa
(C)11.6MPa
(D)10.6MPa
10 某积水低洼场地进行地面排水后在天然土层上回填厚度5.0m的压实粉土,以此时的回填面标高为准下挖2.0m,利用压实粉土作为独立方形基础的持力层,方形基础边长4.5m,在完成基础及地上结构施工后,在室外地面上再回填2.0m厚的压实粉土,达到室外设计地坪标高,回填材料为粉土,载荷试验得到压实粉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为150kPa,其他参数见图,若基础施工完成时地下水位已恢复到室外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