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单核细胞的恶性疾病 D、粒细胞的功能异常
50.下列哪项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正确的:C A、见到病态造血就可诊断MDS
B、出现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即可诊断MDS(RARS型) 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24%,可诊断MDS(RAEB-T型) D、RAEB-T型MDS可作为早期白血病对待
51.转化急性白血病可能性最大的MDS亚型:C A、RA B、RAEB C、RAEB-T D、RARS 52.以下哪项不符合白血病的特征:D
A、白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 B、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肝、脾和淋巴结 C、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中 D、白血病细胞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53.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分类根据:B
A、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 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 D、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 54.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分类根据:A
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 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 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 D、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 55.确诊白血病的必备条件:D A、贫血 B、血小板减少
C、白细胞增高 D、检出白血病细胞 56.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特征:D
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 C、未找到巨核细胞 D、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
57.典型霍奇金病患者淋巴结穿刺涂片可找到下列何种细胞: A、幼稚淋巴细胞 B、Reed-Stenberg细胞 C、组织细胞 D、纤维细胞
58.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检查是:A A、骨髓穿刺涂片形态学检查 B、外周血涂片检查 C、血沉测定 D、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测定 59.内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下列哪一个:C A、Ⅷ B、Ⅹ C、Ⅻ D、ⅩⅢ 60.从因子Ⅲ的释放到因子Ⅹ被激活这一过程,是指下列哪一项:A A、外源凝血途径 B、内源凝血途径 C、外源凝血系统 D、内源凝血系统
二. 填空题:
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2.幼稚红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期。 3.五大血细胞系统中,在幼稚阶段能进一步分成早幼、中幼、晚幼三期的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_____细胞之比来进行,通
第 5 页 共 7 页
常分为______级。 5.正常成人在1.5cm×3cm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_______个,其中以_________细胞占主要比例。
6.骨髓涂片低倍镜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通常情况下,骨髓检验能对白血病、急性再障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肯定诊断。
8.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于________,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完成。
10.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中,___________具有粘附功能,_____________而具有聚集功能。三. 名词解释
1.干抽: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引起多次部位抽不出骨髓液或只得到少量血液 2.无效造血:细胞在造血组织骨髓内成熟过程中,由于营养因素或先天膜、酶、血红蛋白结构异常,于有核红细胞阶段或释放入外周血循环中立刻破裂或溶血,即为无效造血。 2.溶血性贫血(hemoiytie anemia):由于某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过早破坏或破坏过多,并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类贫血。 3.白血病裂孔现象:某些白血病患者血涂片中仅有出现原始和成熟阶段细胞而中间阶段缺如,可提示部分骨髓仍有正常造血功能。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受某些基本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非白血病。故称之。 四. 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血细胞在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其形态(瑞氏染色下)演变的一般规律。
答:胞体由大到小,但原始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核质比例由大到小;胞核由大到小,成熟红细胞胞核消失;核形由圆到陷再至分叶,有的细胞可不分叶;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到粗糙紧密,核染色质颜色由淡紫色到深紫色,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有显著可见到无,胞质量由少到多,胞质颜色由蓝(嗜碱)到红(嗜酸)或深蓝到浅蓝;胞质颗粒由无到有;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胞质不会出现颗粒。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鉴别诊断要点是什么?
答:1.病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未能肯定;类白血病反应有明确病因。2.临床表现:CML多为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的肿大;类白血病症状明显。3.血象:CML白细胞增多明显(可达100*109/L以上)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及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均增多。同时血小板在疾病初期多增多,类白血病反应细胞多中度增加(小于100*109/L),可出现不成熟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有中毒颗粒等改变。嗜碱性粒细胞缺如,红细胞和血小板正常。4.细胞化学: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CML显著减低,类白血病增加。骨髓象:CML有核细胞极度增生,粒细胞明显增多且分类与血象类同;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系增加,核左移,但多达不到白血病的程度。6.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CML多为阳性,类白血病反应不出现。7.治疗反应;CML难治愈,类白血病反应原发疾病控制后恢复正常。
3、用哪几个常用检测项目来判定血管内溶血。
第 6 页 共 7 页
答:常见项目为:1.当血浆呈现粉红色为血红蛋白症。2.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量减少是血管溶血一项很敏感的指标。3.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减低。4.高铁血红素白蛋白症的确诊指示存在严重的血管内溶血,但其出现是在结全珠蛋白消失之后。5.尿隐血试验阳性或当尿液酸性呈棕黑色为血红蛋白尿症。6.慢性血管内溶血可在尿沉渣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检出含铁血黄素蓝血颗粒。
第 7 页 共 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