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读新课标 深化课改理念
作者:张静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4-01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了,相比2001年发布的实验版对历史教育的很多内容做出了新的表述。现仅就新课改理念方面来谈谈自己对课标的理解。
所谓课程理念,就是课程设计者蕴涵于课程之中,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理念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理念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念3、将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理念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材中学到的多,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理念1、3中突出强调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首先要求课程改革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新课程定位在人的发展上,具体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其次要求课程改革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基础教育是国民的奠基工程,面临的任务既要瞄准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