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法”背景下班级民主管理模式浅探
【摘要】当前,我国中学教育传统模式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改建议,许多有远见的学校也在进行种种实践的探索,其中“学案导学法”就是其中较代表的一种探索,结合我校目前正在开展的“学案导学法”课改实验,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组内合作,组内竞争”的学习模式,联系我所带的年级和班级两年多来的实践经验总结,本文就这种大背景下如何进行班级民主管理的模式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 班级民主管理
一、宣传与发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这是前提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在教育中都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新形势下,要打破这种几千年的思维方式,学生要扮演课堂中的主宰者的角色,很多学生根本不习惯,也不会转化,那么,我们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广泛的宣传,细致的培训,甚至是高度的赞颂,这必须是大刀阔斧的、毫不迟疑的,这样才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而如果班主任自己态度就犹豫不定,抱着观望,那肯定是不行的。在班主任自身坚定思想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具体去做。
1.寻求理论的支持:蔡林森的“5828”学习理论、学习的金字塔理论等。
2.寻求榜样的力量:山东昌乐二中、湖北枝江一中、安徽泗县杜郎山中学等。
3.通过文化环境布置上的熏陶,以营造氛围。各班级前后黑板要张贴“合作”“竞争”等激励性词语,尤其是要通过各小组的组报的上墙来进一步加强小组意识和成员的归属感。明确组报要昂扬向上,有助于张扬学生个性,有助于小组合作与竞争。
4.画龙点睛,通过班会和组长会指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明确班级民主管理理念、营造班级民主氛围。
二、组建与操作阶段:培训与指导,人人都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经过第一阶段广泛的宣传与统一指导思想后,进入组建与操作阶段,具体来说我的班级管理模式是这样的,以一个班级63人来说,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与了解后,我将班级依据同学的成绩、兴趣、性别等平行分成九个大组,九个大组的组长分别由班长、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和语、数、英、政、史、地科代表兼任,(因我班是高二文科班),每个大组的其他六名同学分别任各小组的语、数、英、政、史、地(理科是理化生)学科组长,具体负责本组该学科的作业、学习、活动等的检查、组织与实施,随时监督。九大组组长兼负双重任务,既负责本组各学科的学习,也负责各自职务范围内的职责,同时在本组内也要服从学科组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