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08--2018年广州市中考物理题型、分值、考点对比+历年真题(共11套,含答案)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8:24: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1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物理 参考答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法.

分析:根据生活中物体的实际面积,分析选项中的不同数据,选择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应在1cm2左右,1mm2的面积太小了,而1dm2和1m2的面积太大了,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只有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2、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其大小由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与小孔的距离决定.

解答:解:小孔成像的得到的物体的像是倒立的,可以是放大的、可以是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小孔成像的了解与掌握,可以实际做一做,加深理解. 3、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路面设计成凹面时的具体情况,然后与选择项进行对应从而可以获得答案. 解答:解:路面设计成凹面时,汽车在凹形的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的发动机照样会产生噪声,所以排除了AB两个选择项.

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应该在人的耳朵附近想办法:如戴耳罩等. 道路修成凹形的是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路旁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音板,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综上分析,故选D.

点评: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个,如何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

考点: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

分析: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微波的波长最长,频率最小.

解答:解: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互成反比例关系,波长最长的频率最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波速、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要记住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互成反比例关系.

5、

考点:超导体的特点;半导体的特点. 专题:应用题.

37 / 124

分析:(1)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物理性质. (2)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超导体的电阻为0,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

(3)纳米技术,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新技术.

解答:解:A、半导体的导电性能比导体的导电性能要差,不符合题意; B、超导材料是一种电阻为零的材料,不符合题意; C、纳米技术是小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不符合题意;

D、用超导体做输电导线,可以减小由电能到内能的损耗,提高传输效率,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是中考的热点.

6、

考点:磁感线及其特点.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磁感线的特点: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解答:解: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磁感线的分布及特点,要掌握磁感线的方向.

7、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析:本题可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内容进行解答.

解答:解:当玻璃接触水面时,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距离较近,故两种分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弹簧测力计要将玻璃拉起需提供比玻璃重力大的力.故说明玻璃和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分子引力. 故选B.

点评:当分子之间距离较小时,分子间会存在引力,由于分子数较多,所以多个分子的引力会产生一定的宏观上的效果.

8、

考点:熔断器的作用及保险丝的选择方法;熔点和凝固点;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比较思想.

分析:保险丝通常安装在火线上,当电路中有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发热自动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家庭电路中保险丝若用电阻率小、熔点高的物质做保险丝,则保险丝不能熔断,起不到保险作用. 解答:解:保险丝要当电路中有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发热温度快速升高到熔点自动熔化,切断电路,

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产生热量在相同电流时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加;所以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电阻值的电阻产生的热量多;

为了尽快能使保险丝熔化而断开电路,则保险丝的熔点低一些才能减小加热的时间; 因此比较数据可知:电阻率大、熔点低的材料是铅,则保险丝应由铅制成.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保险丝的工作原理,分析得出保险丝制作材料的规格和要求.

38 / 124

9、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平衡力的辨别;重力的方向;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专题:应用题;学科综合题.

分析:A、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力;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用重物和细绳做一个重垂线,细绳的方向就是竖直方向,用它可以判断墙壁是否竖直;

C、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在板凳上撞击锤柄,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就是利用惯性;

D、此题中,大气压力作用在水平方向,重力是竖直方向上的力,不是一对平衡力. 解答:解:A、鞋底、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所以A错; B、重垂线检查墙是否竖直利用了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原理,所以B是错误的;

C、向下撞击锤柄时,锤柄受力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下的运动状态,所以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C是正确的;

D、吸盘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吸盘和墙面之间就有很大的摩擦力,摩擦力和重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重力的方向、惯性、平衡力,是一道综合题;

此题的难点是选项D的判断,有些同学不知道用什么知识来解答,找准物理现象所用到的物理知识是解释物理现象的关键.

10、

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定滑轮是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动滑轮是轴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费距离; 求解机械效率可以利用公式η=

有 总

×100%,其中W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W总是拉力

做的功.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乙滑轮是动滑轮,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则手的拉力:F甲>F乙;

两幅图中的W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η=

有 总

×100%可知,有用功相同时,

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机械效率,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总功区别之处. 11、

考点:动能的影响因素;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机械能. 专题:应用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 (2)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高的高度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39 / 124

(3)弹性势能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越大;

(4)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

解答:解:A、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因此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机械能增大.

B、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达到最大值.

C、经过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动能为零;高度最大,重力势能最大. D、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 故选D.

点评: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分析动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速度的变化;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质量和高度,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就是分析质量和高度的变化.解题时注意抓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键字词,从中找出表示“质量、速度、高度、弹性形变”变化的字眼,从而分析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12、

考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 分析:三盏电灯全部熄灭但保险丝完好,说明电路中干路上有断路,测电笔测试插座的两孔,氖管都发光,说明两孔与火线是连通的,故只可能是零线断了.

解答:解:试电笔能亮,说明火线上有电,而零线上本该不亮,但也亮了,说明是进户线的零线开路了,故C正确;

插座处发生短路,会使保险丝熔断,故A错;

进户线的火线断了,试电笔的氖管不会发光,故B错.

因各灯并联,互不影响,某个电灯的灯丝烧断了,其它灯仍还亮,故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测电笔检修家庭电路的故障的方法.“电灯突然熄灭”好象就是某盏灯的灯丝断了,这是没有注意到家庭电路中各灯是并联的、互不干扰.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直接将答案填写在横向线上) 13、

考点:物理常识;电磁感应;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实验题.

分析: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0年取得突破,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根据这个现象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由于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的现象,是一种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和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解答:解: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

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是没有电源而有一个电流表,用来测量产生的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运动的方向有关;

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发电机将线圈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法拉第;甲;导线运动;发电机.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知道: ①电磁感应现象是谁发现的?

②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

40 / 124

2008--2018年广州市中考物理题型、分值、考点对比+历年真题(共11套,含答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d6qq9d4ix7e16g2f5026bod04q39t00oxn_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