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写景,萧瑟、苍凉、凄清之景。深秋晚景图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抒情。游子思乡之情和孤苦寂寞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
··············································································· 思想内容:这幅“游子思归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
的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二是抒发由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淋漓尽致的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对比衬托(以“小桥—流水家”之乐景写游子悲哀之情) 练习:
1.是各种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4、此曲和《秋词》作比较。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 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了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的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言情。 ②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何不同?
断肠人在天涯 抒发了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深秋晚景图 衬托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秋词》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天净沙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二十七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上阕写景:描绘了一幅塞外奇异之景:①奇寒:雁无留意;②奇异之声:边声四起;③奇异现
象:孤城闭。暗示战争吃紧。 总之,表现了边塞荒凉萧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5
下阕抒情: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的情怀。
思想内容: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的风光,展示戍边将士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
的英雄气概,抒发了他们久戍边疆的思乡之情。
艺术特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练习:
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睡觉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这首词的上下阙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阕描写,下阕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边塞生活的艰苦。
4、结合上阕内容分析“塞下秋景”“异”在何处?
(见上阙写景) 5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此种的“塞下”“霜”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词的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的情绪。
6.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达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7.揭示作者思念家乡,但因为没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8.古诗常常一字传神,请你自选一个句子赏析
“异” “寐” 9.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 秋 季的景物特点,从 “秋来”“霜” 等词语可以看出。 10.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诗宋词中的精品。 11.与“衡阳雁去无留意”相照应,写将士们因为没有击败敌人、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家的句子是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用间接地语言概括这首词的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思念家乡却又壮志未酬的感慨。
26
(见10、的A项)
二十八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古代诗人常借“月”表达思念之情。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把上天说成归去,是因为作者认为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又恐琼楼玉宇, 真要弃离人间,却又有些犹豫。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飘然欲仙之思,让位于对人间的热爱。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 何似在人间? 两句过渡。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 对月亮的责问,实际上表现苏轼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之情。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表现了此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表现。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并体现了他积极乐观千里共婵娟。 的人生态度
··············································································· 思想感情: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咏月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面。词的上
片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空尘,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片写对月坏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祝福。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但也反应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矛盾思想。。
艺术特色:①意境高远,艺术感染力强。②巧用过渡,衔接自然。 练习:
1、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做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27
D、全词情景交融,一经豪放阔达,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本词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本词中表达作者胸襟豁达,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两句过渡句是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二十九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狂”字贯穿全词统领全篇,上阕表现在威武豪迈的打猎场景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球, 和以孙权自比,下阕体现在渴望杀敌立功的情壮志中。
千骑卷平冈。 “千骑”:随从众多。“卷”写速度之快。此句写出了打猎者人
数众多,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状态。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上阕描绘打猎的宏大场面】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反问表达了作者虽年老但壮志未减,仍想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典故:冯唐持节:希望朝廷能召回自己,再为朝廷实现报国
之志。表达含蓄委婉。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典故:射天狼,表达自己抵御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下阕抒发报效国家之豪情】
··············································································· 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 艺术特色:①写景、抒情、言志相结合,全词充满豪情的雄壮美。②用典,含蓄委婉。 练习: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 密州出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 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词中对出猎场面的描写,突出了词人和种形象? 4、试说明词中的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词人以魏尚自比,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委婉。
描写出猎场面壮阔,气氛紧张而热烈,表达了诗人狂欢快意的情怀。
孙郎射虎:以孙郎自比,显示过人的胆略和勇气。
冯唐持节:以魏尚自比,渴望朝廷重新重用自己。 5.你感觉到这首词豪放在那里?
射天狼:表达自己抵御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