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如何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作者:唐卫明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5期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的条件优越,父母的溺爱,知恩图报已离他们太遥远。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大自然的赐予等,都觉得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从没有想到回报。从而产生的种种不良的现象,让人堪忧,这迫切需要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大力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只有培养出具有无私奉献精神,懂得回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建立和谐社会的理想才能实现。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战场。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树立起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是医治现在的孩子冷漠、没有责任心、缺乏爱心、不懂关心的良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感恩教育的文章和资源。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一、剖析五年级语文教材,弄清教材编写意图
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感恩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涉及自然之恩、养育之恩、他人之恩、祖国之恩。其中涉及爱国题材的,如《梅花魂》《圆明园的毁灭》等;有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题材的,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等;有如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感师恩的文章,《再见了,亲人》《草原》等感恩的课文;还有描绘自然之恩的《黄果树听瀑》等。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文章、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有效利用文本,在情感体验中培养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最基本的是要让学生知恩,只有知恩,才能图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特点,引导学生从中筛选信息,明白对谁感恩,感什么恩。因此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才能达到目的。报恩和施恩是目的,只有将情感回归于现实,付诸于行动,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在语文课堂中,以文本为载体,充分利用文本进行角色体验、情境体验来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施恩,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感恩的心延续。 1.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感激之情
适宜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