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习题新人教版word版本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7:34: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 古代诗歌五首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A.悠悠(yōu)怆然(zhuàng) ..涕下(tì) .B.未了(liǎo) .决眦(zì) .C.箫鼓(xiāo) .叩门(kòu) .D.萋萋(qī) .忧郁(yōu) .

岱宗(dài) .

曾云(céng) .

伫立(zhù) .衣冠(guān) .吟鞭(yín) .涉足(shè) .鸡豚(tún) .

2.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造化钟神秀(聚集 ) .(2)荡胸生曾云(同“层”) .(3)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 ) .

(4)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 ..3.按原文内容默写。

(1)《望岳》中表现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2)《登飞来峰》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3)《游山西村》中,景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4)《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RYBFQhP76zr9rWsyEBJu31CY2P2YCce5V4EsBzEZALucvlyDKUbk2xCPmCD1fRvTllenhZX5WJUixptGgodH1T3orP6YWDKIgAR9。4.下列是对偶的一项是(C)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齐鲁青未了(不尽 ) ..(2)会当凌绝顶(登上 ) .

7.《望岳》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全诗紧扣“望 ”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 8.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HjOD3gkVQmqnls7kMah9ROcoY4etonlpe295Hm7gokLNjPEdlkpeZ4tT7pFZ1Rws018jj2Dq20Kw3o58p184Y7qaygXhG8fxNiNh。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9.古人写山的诗句很多,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句关于“山”的诗。

答案示例(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0.(2016·山东诸城月考)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割昏晓(分) ...决眦(眼眶) .B.钟神秀(时钟) .自缘(因为) .C.腊酒浑(浑浊) .闲乘月(闲着) .D.吟鞭(吟诗) .涕下(眼泪) .

11.(2017·山东潍坊单元检测)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fiuDyl0YrHcQ9qF7nQw4aCcDSnyMJVuhQ6ah7Wd1Qi7El9umiUdwxzGC5RLaNeevcVZ3goZqDvdSvyhISbtPIYJhpybgb2dC3Bsq。3o9GyacMleiNdwxRWyT4S5sWVoAdwIB3dBqHe6vVEtNBBtkfXMz1iYWYVcLazYfCDeAC6PCP2XqohQkr3lgJ9zLeEsL2lllFebYn。荡胸(使……震荡) .

足鸡豚(丰足) .

落红(红色) .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JYg140bH27pGFSAkMlKrFgsTlpZ1vYtRZ7dgNvBhG3rDaqGQTQeaEXftwmFF0ac4EyHxFjwgKsLBOOJVJ98EJjd2SKJrQVgwRnZC。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PZ7h1sFBJYzsKRJbNHXPqiz1TImHfi4KkL9vrEqjZm3MCIGChbeAavwwp6ni5XlqTO8ZHdK8hEQ3fMob2Kp44uAPeC6kh7d10CTO。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4ZXWp7WN0R1DKREEyTwgsU4xms99pgUgk3c6RbXf5szbJ0Qe7ri5X7SaUqAXXMnJWKiHFyNmVga0lTNlBU2XYOjdb1brB0hj4PfY。12.(2016·宁夏单元检测)默写下列古诗。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2)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4)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6)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2017·山东德州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3~14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3.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LrQHnQqWhVkOYqh5Jw2wcQa25e102C9R2bA7MOEIXbkBsY6k91D9G5PUhNB8OqUEMsMNQ9iVRky1wyA78GQ0YZaWmFQZdwTwhFOZ。14.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答案示例“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2017·四川眉山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5~16题。

宴 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①宴词:宴会上所作。②畎(quǎn):田间小沟。③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15.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zpnwMNsdhHQa0fVIt38I6AdOaauNiuFK0bQ6CFS3cSKjNeBquJVdJiJZbzmBiFVN169OpO6Oa5vePU0Vy4iyyr0IsRU2igKwWXhH。①

16.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做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此诗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或夸张手法,将“离愁”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

7T1qFj4Gk32fCkOAg337dM1yZTurTYb3qSS9YtmJeS8YeVpvgb5578ilSsrMODMlRZPJrFBNGkTkD2k3tZaIS6VhAxgv1AUA5N7f。

17.你们班正在举行一次与唐诗有关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简明的主题语。

(2)如果要你倡议班上同学举行唐诗背诵大赛,你会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1)走进唐诗,感受诗韵。

(2)同学们,一个真正有文学修养的人,应该能背出不少经典的唐诗。就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背的唐诗多,好吗?

6ctFtDT1yiVUOBMHyap9PsJW3L8EeUeWanvXsycTC57nbHzBYkoS7xQDtxCHvfND3ZKq5PeZXwwKllKmcwFTwlPDxRtVVuoniujc。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习题新人教版word版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dpei7v17923x6i11fyp2nsft0iv0l00r2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