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归纳与类比-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2 7:35: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归纳与类比

【答案】 1.A 2.C 3.D 4.B 5.D 6.C 7.

8.

9.2010 10.

n

11.(n+1)(n+2)…(n+n)=2×1×3×…×(2n-1) 12.解:(1)∵数列{an}中,a1=1,当n≥2时,∴a2=

,a3=

,a4=

; (2)猜想an=

, ∴

=

+. , ∴

=-=

. ;

∵当n≥2时,∴数列{

}是首项为1,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

, ∴an==

13.解:(1)

=

;猜想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1时 满足猜想; ②假设n=k时,则

=

,所以当n=k+1时,

综合①②

对n∈N成立.

*

成立,

==也成立;

=

【解析】

1. 解:由已知在平面几何中,

若△ABC中,AB⊥AC,AE⊥BC,E是垂足,

2

则AB=BD?BC,

我们可以类比这一性质,推理出:

若三棱锥A-BCD中,AD⊥面ABC,AO⊥面BCD,O为垂足, 则(S△ABC)2=S△BOC.S△BDC. 故选A.

这是一个类比推理的题,在由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的类比推理中,一般是由点的性质类比推理到线的性质,由线的性质类比推理到面的性质,由已知在平面几何

2

中,(如图所示)若△ABC中,AB⊥AC,AD⊥BC,D是垂足,则AB=BD?BC,我们可以类比这

2

一性质,推理出若三棱锥A-BCD中,AD⊥面ABC,AO⊥面BCD,O为垂足,则(S△ABC)=S△BOC.S△BDC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2. 解:根据题意,设第k个三角形的周长记为ak,(k=1、2、3、…)

∵△ABC周长为1,∴a1=1∵第二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为三角形ABC三边的中点 ∴第二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2=

a1=

a2=

,…第k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k=

,…

依此类推,第三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3=∴第2003个三角形周长为a2003=

故选C

根据题意,列出前几个三角形的周长,发现从第二项起,每个三角形的周长等于前一个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由此进行归纳即可得到第2003个三角形的周长.

本题以三角形的周长规律为载体,考查了归纳推理的一般方法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知识,属于基础题.

3. 解:由题意,平面内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时,将平面分成的区域最多

设前k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了f(k)部分,第k+1条直线与原有的k条直线有k个交点,这k个交点将第k+1条直线分为k+1段,这k+1段将平面上原来的f(k)部分的每一部分分成了2个部分,共2(k+1)部分,相当于增加了k+1个部分,

∴第k+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了f(k+1)部分,则f(k+1)-f(k)=k+1,

令k=1,2,3,….n得f(2)-f(1)=2,f(3)-f(2)=3,…,f(n)-f(n-1)=n, 把这n-1个等式累加,得f(n)-f(1)=2+3+…+n=∴f(n)=2+

=

故选:D.

由题意,平面内n条直线,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时,将平面分成的区域最多,确定f(n)-f(n-1)=n,累加,即可求得f(n)的表达式.

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第k项和第k+1项之间的关系,再利用累加法求出f(n)的关系式. 4. 解:∵图(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a1=1,

结合勾股定理可得:a2=2, a3=3, a4=4,

归纳可得:an=n,(n∈N*), 故a10=10,

故选:B

根据已知中的图形变化规律,结合勾股定理,归纳出数列的{an}的通项公式,可得答案.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5. 解:观察已知中等式:

2

1=(2×1-1),

2

2+3+4=(2×2-1),

2

3+4+5+6+7=(2×3-1), …,

2

则n+(n+1)+(n+2)+…+(3n-2)=(2n-1) 故选:D.

根据已知中的等式:1=12,2+3+4=32,3+4+5+6+7=52,…,我们分析等式左边数的变化规律及等式两边数的关系,归纳推断后,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解题的关键是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各数的关系,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属中档题.

6. 解:∵数列{xn}满足x0=6,且对任意自然数n均有xn+1=f(xn),利用表格可得:

∴x1=f(x0)=f(6)=4,x2=f(x1)=f(4)=2,x3=f(x2)=f(2)=1,x4=f(x3)=f(1)=5,x5=f(x4)=f(5)=6,…, ∴xn+5=xn,

∴x2016=x403×5+1=x1=4.

故选:C.

数列{xn}满足x0=6,且对任意自然数n均有xn+1=f(xn),利用表格可得:x1,x2,x3,x4,x5,x6,…,于是得到xn+5=xn,进而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了数列的周期性,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7. 解:∵在由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的类比推理中, 一般是由点的性质类比推理到线的性质, 由线的性质类比推理到面的性质, 由面积的性质类比推理到体积性质. 故由

(面积的性质)

结合图(2)可类比推理出: 体积关系:故答案为:

=

这是一个类比推理的题,在由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的类比推理中,一般是由点的性质类比推理到线的性质,由线的性质类比推理到面的性质,由面积的性质类比推理到体积性质.

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8. 解:由已知归纳可得,第n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均为

,其它数字

等于上一行该数字“肩膀“上两个数字的和,所以A(9,2)=A(8,1)+A(8,2), A(8,2)=A(7,1)+A(7,2) A(7,2)=A(6,1)+A(6,2), …

A(3,2)=A(2,1)+A(2,2),

∴A(9,2)=A(8,1)+A(7,1)+A(6,1)+A(5,1)+A(4,1)+A(3,1)+A(2,1)+A(2,2)=故答案为

+(.

,其它数字等于

+

+…+

)=

+2(

-)=

由已知中的数阵,可得第n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均为

上一行该数字“肩膀“上两个数字的和,结合裂项相消法,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数列的递推关系式,以及归纳推理的应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9. 解:根据题意得:

①×4-②×3得:-7b=7,即b=-1, 把b=-1代入①得:a=2,

则1*2=1×2-2×1+2010=2010,

故答案为:2010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已知等式,求出a与b的值,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

此题考查了进行简单的合情推理,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0. 解:由题意可得:故答案为:

根据已知中x∈(0,+∞),观察下列式子:

,归纳可得.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解题的关键在于发现式中的规律,属于基础题. 11. 解:观察规律知,左边为n项的积,最小项和最大项依次为(n+1),(n+n),右边为连

nn

续奇数之积乘以2,则第n个等式为:(n+1)(n+2)…(n+n)=2×1×3×…×(2n-1).

n

故答案为:(n+1)(n+2)…(n+n)=2×1×3×…×(2n-1). 观察规律知,左边为n项的积,最小项和最大项依次为(n+1),(n+n),右边为连续奇数之

n

积乘以2,即可得出结论.

本题考查归纳推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基础题. 12.

搜索更多关于: 归纳与类比-答案 的文档
归纳与类比-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dyqh2k9qm570pk9t8239nplx1m5bx00aj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