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名词解释:
1)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系统工程: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达到总体最佳效果为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组织、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最新科学成就和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3)安全系统工程:是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的危险性,根据其结果来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好的状态。
4)事件树分析(ETA):从一个起始事件开始,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考虑各个环节事件成功或失败,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归纳分析方法。 5)故障: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规定期限内和运行条件下未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的功能或功能下降,称之为故障。
6)割集:指由事故树某些基本事件构成的集合,且当集合中的事件都发生时,顶事件必然发生。
7)最小割集:指如果某个割集中任意去除一个基本事件就不再是割集,则称该割集为最小割集。
8)径集:指事故树某些基本事件的集合,当这些基本事件都不发生时,顶事件必不发生。 9)最小径集:指如果在某个径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本事件,它就不再是径集,则称这个径
集叫最小径集。
10)结构重要度:是从事故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即在不考虑基本事件的发
生概率,或者说假定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都相等的情况下,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事件所产生的影响程度。
11) 概率重要度:顶事件发生概率对该基本时间发生概率的变化率。
12)临界重要度: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相对变化率与顶板事件发生概率的相对变化之比。 13〕风险:特定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结合。
14〕安全决策:就是针对生产活动中需要解决的特定安全问题,根据安全标准、规范的要求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安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各种安全措施方案,经过分析、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
15〕物质系数:表示物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映引起的火灾、爆炸中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
性。
16)事故树分析(FTA)它是从可能的事故(顶事件)开始,自上而下,一层一层的寻找事
件的直接原因事件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并用逻辑图把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事件树分析(ETA):从一个起始事件开始,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考虑各个环节事件成功或
失败,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归纳分析方法。 事故树分析是一种演绎分析方法,即从结果分析原因的方法。 事件树分析是逐一从所有可能的起始事件出发,通过ETA可以分析出复杂系统中可能出
现的各种事故模式及后果,并能根据起始事件及环节事件的概率计算各种结果的概率。
二、选择填空
1. 系统的属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2.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危险控制技术。
3. 事故树采用的符号:事件符号,逻辑门符号,转移符号。事故树由各种事件符号和逻辑
门构成 4. 布尔代数简化:【(AB+AB’】+A’B’=A’B ;AB+A’B’+AB’=A+B; A’(A+B)+B(A’+B)=B 5. 事故树g(q)=q1q3+q1q5+q2+q4,qi为Xi事件发生的概率,则Xi的概率重要度为 IG(1)=q3+q5,临界重要度IC(1)=(q3+q5)*q1/g(q)
6. 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度
7. 道化学中工艺处理过程中的危险性有:一般危险性、特殊危险性。 8. 结果事件位于某个逻辑门的输出端,用矩形表示: 9. 结果事件分为:顶事件(只能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出事件);中间事件(既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出事件,又是其他逻辑门的输出事件)。
10. 基本事件:只能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入事件而不是输出事件。
11. 基本事件分为:基本原因事件、 省略事件。
12. 基本原因事件表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基本的或不能再向下分析的原因或缺陷事件。用圆形符号表示; 13. 特殊事件分为:开关事件(用房形表示 )、条件事件(用椭圆形表示:。 14. 安全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人子系统,机器子系统,环境子系统
15. 一般元件在其寿命周期内要经过三个阶段:早期失效期,随机失效期,操耗失效期 16. 安全决策过程:确定目标,确定决策方案,潜在问题或后果分析
17. 危险控制的6种具体方法:消除危险,控制危险,防护危险,隔离危险,保留危险,转
移危险
18. 固有危险源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化学,电气,机械,辐射和其他
19. 系统工程8大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弹性原理,封闭原理,能级原
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注意事项
A一个高水平的安全检查表需要专业技术的全面性,多学科的综合性和对实际经验的统一性,为此应组织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深入现场共同编制; B按查隐患要求列出的检查项目应齐全,具体,明确,突出重点,抓住要害; C各种检查表都有其适用对象,各有侧重,是不宜适用的;
D危险性部位应详细检查,确保一切隐患在可能发生事故前就被发现;
E编制安全检查表应将安全系统工程中的FTA,ETA,PHA和HAZOP等方法综合进行,把一些基本事件列入检查项目中。 2.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1)通过预先对检查对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所制定出来的安全检查表比较系统,完整,能包括控制系统发生的各种因素,可避免检查过程中的走过场和盲目性,从而提高安全检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
2)检查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易于实现安全要求。
3)对所拟定的检查项目进行逐次检查的过程,也是对系统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过程,既能准确的查处隐患,又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从而保证了有关法规的全面落实。
4)检查表是与有关负责人紧密相联系的,所以易于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查后能做到事情清,责任明,整改措施落实快 。
5)安全检查表是通过问答形式进行检查的过程,使用起来简单易行,易于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掌握和接受,可经常自我检查。
3.最小割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
1)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最小割集越多,系统的危险性越大;
2)表示顶事件发生的原因组合;事故树顶事件发生,必然是某个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同时
发生的结果。
3)为降低系统的危险性提出控制方向和预防措施; 4)利用最小割集可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并方便的计算出顶事件的发生概。 4.最小径集在事故树中的作用:
1)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最小径集越多,防止事故的途径越多;
2)依据最小径集可以选取确保系统安全的最佳方案; 3)利用最小径集同样可以判定事故树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和可计算出顶事件发生概率。
5.最小径集和最小割集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二者都是事故树分析中的重要概念,都起着重要作用。
区别:最大的不同是最小割集表示系统的危险性,每一个最小割集都表示顶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事故树中有几个最小割集,顶事件发生就有几种可能,而最小径集表示系统的安全性,每一个最下径集都指示出顶事件不发生的条件,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事故的一种途径。
6.事故树(或称故障树FTA)的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 ○2制事故树 ○
3故树定性分析 ○4故树定量分析 ○
5故树分析的结果总结与应用 ○
7、预先危险性分析:
1)目的:分析,辨识可能出现或以存在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在设计阶段找出预防,改正,补救的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
2)风险阶段:I级 安全的:一般不会发生事故或风险较轻,可忽略
Ⅱ级 临界的:有导致事故的可能性,且处于临界状态,暂时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因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Ⅲ级 危险的:很可能发生事故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Ⅳ级 灾难性的: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消除
3)步骤:
A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和其他类似系统以及使用类似设备,工艺物质的系统资料 B审查阶段:通过对方案设计,主要工艺和设备的安全审查,辨识危险源,审查设计规范和已采取的消除,控制危险源的措施,确定风险等级
C结果汇总阶段:汇总审查结果,根据风险等级按轻重缓急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8、道化学火灾爆炸评价法评价程序:
1)选择工艺(评价单元) 2)确定物质系数 3)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4)计算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5)确定单元危险系数 6)计算火灾、爆炸指数
7)确定暴露面积 8)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 9)危险系数的确定 10)计算最大可能财产损失 11)安全措施补偿系数计算
12)确定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 13)最大工作日损失 14)停产损失估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