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渲染气氛?????上片?阕??主句写景??写景?次?
词????尾句过渡???下片?阕?:抒情?主?
诗 歌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层次及内容 前四句为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意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③②①第一个层次 后四句为第二个层次 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应用体验]
从景、事、情三方面对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颔联、颈联和尾联进行分析,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颔联: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颈联: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尾联: 有变的,有不变的,人世沧桑巨变,自然景物亘情 古永恒,古今对比,诗人抒发了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景 浮云、“浮云蔽日”有深意,“云”飘浮景 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依旧。 落日下的山峦、青天、长江水,水中的白鹭洲。诗人游凤凰古台,看到吴宫上演的今昔变化,感事 受晋代衣冠成冢。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经历由盛到衰的变化。 5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事 太阳 诗人望长 安而不见 情 愁 不定,与左右逢源的奸邪小人相似;“日”为天的代表,指皇帝天子。浮云蔽日使自己不得见长安,暗示自己因不被统治者重用而忧愁。 (二)抓意象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抓意象: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
2.定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同时流露出落寞孤独之情。
(三)抓用典
典故,指诗歌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运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类比。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典故大多会在[注释]中说明,以便考
6
生理解)
[应用体验]
请分析下面这首诗的颈联所用的两个典故的目的。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元好问
惨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今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注] 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去帝号称臣,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十二月城中粮尽,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第二年正月,金兵与蒙古军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当时元好问留守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③精卫是《山海经》中所载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④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他到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
1.精卫填海的典故:诗人以精卫自比,表达了自己有克敌复仇的强烈愿望和不灭志向。 2.包胥哭秦的典故:诗人用申包胥的典故,感慨自己或者同道中人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也无法向朝廷痛哭,极为沉痛,令人扼腕叹息。
(四)抓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歌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抓关键词,主要抓以下关键词: 类型 阐释 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显 性 词 语 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隐 性
③
④
②
①
示例 包“愁”“怨”“恨” “愤”“忧”“凄” “悲”“喜”“乐” “悔”“思”“怜” “泪”“闲”“怅” “怆”“孤”“独” “寂寞”等词语 含典型诗句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独”“闲”两字即是情语,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他们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7
词 语 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雕栏玉砌应犹.如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两字将词人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来) “但”“却”“惟” “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 (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应用体验]
请找出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显性词语:悔 表达情感:将少妇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
2.隐性词语:忽 表达情感: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的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
(五)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古典诗歌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
1.特殊句法 技巧 阐释 应用体验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省略 成分 古代诗歌句子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 答: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答: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