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复习同步测试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 )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 C.日偏食是由于光线发生偏折形成的 D.队伍排列整齐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2.生活中常见到各种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透过树丛的光 B.海市蜃楼 C.手影 D.水中倒影
3.(中考·泸州)一束平行光从水中射入空气,OP是其中的一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光线OP的光路图是( )
4.艾梅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靠近妈妈的梳妆镜,她发现镜子中出现了两个该蜡烛的虚像(两像大部分重叠但稍有错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烛光经玻璃前表面反射形成 一个虚像,经后表面反射又形成了一个虚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不能选择梳妆镜,唯一的原因就是会产生两个像
C.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应选择厚些的透明玻璃板 D.梳妆镜所成的像是光线实际会聚而成的
5.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6.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
7.下列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非典隔离病房里,使用紫外线消毒
B.儿童常晒太阳,接收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合成维生素D C.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容易使照相机底片感光 D.一切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红外线
8.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二、填空题
9.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浓荫”的形成说明了______;而“楼台倒影”则是__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正立的______像
10.如图所示,平面镜PN与一支长15cm的铅笔AB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cm,铅笔的像高为______cm;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方向转过90°,此时铅笔尖A与其所成像A间的距离为______cm
11.一只小鸟在深度为10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6m.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______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______,折射角______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______(填“反射”或“折射”)角会先到达90°,人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光线
三、作图题
13.(中考·河南)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一束红光平行于BC边从S点射入三棱镜,经AB面折射后,又在BC面发生反射,然后恰好从P点折射后射出.请画出这个传播过程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4.小伟用如图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