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在刚体上的同一平面内作用有大小均为F的六个力,则该力系可简化为( )
A.平衡 B.合力偶 C.合力,通过OA D.合力,通过DB
23.承受轴向拉、压的杆件,若截面增加一倍,则杆件的( )
A.应力增大,变形减小 C..应力减小,变形减小
B.应力增大,变形也增大 D.应力不变,变形减小
24.图示木榫接头受力F作用,尺寸如图所示,其剪切面积A=( )
A.ba B.bc C.bh D.ch
25.图示空心圆轴承受扭转变形,扭矩如图所示,沿半径分布的切应力有下面四种表示,正确的是( )
26.图示结构中,AD杆D端作用水平力F,支座B 对折杆BC的约束力方向应为( )
A.水平方向 B.沿BC连线 C.铅垂方向 D.沿BD连线
27.平面汇交力系如图所示,其合力应为 ( )
A.100N
第 5 页
B.50N C.253 N D.0
28.图示外伸梁C端作用一个力偶,其力偶矩为m,则B处支座反力大小应为 ( )
A.
m2mB.
a 3ammC.D. 2a 3auvuuvuuv29.作用于物体上一点的二个力F1与F2,其合力R可表示为( )
A.R=Fl+F2
uvuuvuuvC.R=F1+F2
B.R=F12?F22
uvuuvuuvD.R+F1+F2=0
30.平面任意力系( )
A.可列出1个独立平衡方程 B.可列出2个独立平衡方程 C.可列出3个独立平衡方程 D.可列出6个独立平衡方程 二、填空题
1.若一个力的大小与该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相
等,则这个力与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将图中力F向B点平移,其附加力偶矩的大小
为____________。
3.静力学中,当所选分离体(或称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时,其中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______.
第 6 页
4.当平面任意力系有合力时,合力对作用面内任意点的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______.
5.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力的____________法则确定。
6.在一般情况下,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任一点O简化,可得一个力和一个力偶,这个力等于原力系的____________,其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这个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系对简化中心O的主矩。
7.在剪切实用计算中,假定切应力在剪切面上是____________分布的。 8.对于拉压杆,设其截面上的正应力为?,则与横截面成?角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即正应力??= ,剪应力??= 。
9.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 ,而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 。
10.低炭钢拉伸时,其???曲线四个特征阶段为 阶段, 阶
段, 阶段和 阶段。 11.当梁上某段的剪力图为一水平直线时,则该段梁上的分布荷载q(x)= ,其弯矩图为 。
12.平面力偶系独立的平衡方程个数为 。
13.图示平面结构,D、E为铰链,若不计各构件自重和各接触处摩擦,则属于二力构件的是杆____________。
14.图示受扭圆杆中的最大剪应力?max= 。
题13图 题14图 题
15图
15.运用合力矩定理计算力F对O点之矩MO(F)=________。 16.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的几何条件是________。
第 7 页
17.衡量梁的弯曲变形程度的两个基本量是挠度和____________。
18.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偶的力偶矩(包括________)相等,则此两力偶效应相等。
19.作用在构件两侧面上分布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垂直杆轴线且相距很近的变形形式称为________。
20.圆轴扭转时其横截面上距圆心为ρ处的切应力τρ与半径成________。 三、计算题:
1.图中,杆重不计。F=5kN,求A点的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2.外伸梁上作用力及尺寸如图所示,求A和B处支座反力. 3.如图所示,已知均布荷载q及尺寸a,求A处的支座反力. 4.试用截面法求ACB梁A处的剪力和弯矩. ...
5.组合梁由AC,CD组成。已知a,q。不计梁自重。试求A,B,D处的约束力。 6.求图示结构中固定端A及可动铰支座B处的支座反力。 7.图示扭转圆截面杆d=60mmr,扭矩T=5kNm,求最大剪应力?。 Dq=5kN/mACF=10kN8.阶梯杆如图所示,F=100kN,杆长l=1m,截面面积A2=2Al=400mm2,材料的弹B性模量E=200GPa。作杆的轴力图并求杆件的总伸长。 9.作图示悬臂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0.刚性梁ACB由圆杆CD悬挂在D点,B端作用集中载荷F=50kN,已知a=1m,杆CD的许用应力[?]=160MPa,试设计圆杆CD的直径d.
11.承受集中荷载作用的矩形截面简支木梁如图所示,己知P=5kN,a=0.7m,b=62mm,h=186mm,木材的容许正应力[?]=10MPa,试校核该梁的强度. 12.一T形截面外伸梁,梁上荷载及梁的尺寸如图所示,试分析该梁中最大拉
应力的所在位置,并写出最大拉应力的表达式(Iz为已知)。 PAB6m2m2m
第 8 页 CDy形心z2.2Py1y2?2y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