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
1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⑴信息化建设意识两极化。信息化建设意识两极化即高职院校内部针对信息化建设存在持有两种意见的人。一方面,院校的很多资格较深的教师和学校领导一般不能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并不认真进行院校信息化建设,对与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盲目性,对于资金的花费存在抵制性。很多院校领导将院校信息化网络的有无作为“面子工程”,只求拥有不求应用,仅仅将建设作为一种目的,将有无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评价信息化高职院校的标准。另一方面,大部分新时代的年轻教师推崇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他们更善于接触和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远远超过一般高校所能提供的水平。
⑵忽视信息化应用。通过调查走访发现,虽然很多高校领导未能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但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上学校仍然会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并且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逐年提升。通过对投入资金的流向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用于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却相对较少,这就违背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应该重基础,但是更应该重应用,应该积极的扩大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范围,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校园网或者学籍管理系统上。 ⑶纵向缺少统一规划,横向缺少建设标准。纵向来看,高职
院校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对项目建设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长远规划,因此就造成很多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很多基础的网络设备和设施已经购买,但却没有确定要建设何种信息化系统和应用,到最后可能系统平台也未建成,只会造成资源浪费。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些学校要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但是在网络教学平台还未实施建设之前,就已经将学校进行无线网络覆盖,学生利用无线网络聊天、玩游戏,丧失了信息化建设的真正功能。
横向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没有建设标准。学校众多部门逐渐沟通交流较少,在购买软件系统或者某些硬件基础时按照自己部门需要或者部门领导喜好进行挑选,造成各个部门之间硬件标准不统一,软件互操作能力欠佳,应用服务体系未能形成统一标准,信息共享非常困难。 2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策略
⑴明确信息化建设理念。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通过近年来国家在各级院校的政策改变和资金投入上可以明显发现,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在教育上大力推行的一种新技术。通过研究现代本科院校可以发现,都在积极建设完善校园信息化系统,大力推广信息化理念,高职院校更应该以这些本科院校为榜样,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个专项进行推行。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明白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新时期一种教学需要,更代表着一个新的教育模式时期的到来,
为了不被淘汰,就要紧跟教育潮流,不断进行科学实践,全面提升院校综合竞争实力。
⑵统一规划,明确标准。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和标准问题,院校方面应该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高职院校领导必须改变对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观念,消除偏见,切实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综合实力评估和高校发展的重要依据,在信息化建设上院校领导要给予最大力量的支持。其次,在院校领导的组织下建设一支专门负责进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进行整个建设的预测、分析以及建设等统筹规划工作,项目小组直接受院校领导的统一指挥,可以不受他人约束,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另外,针对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制定书面文件,由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分析,由教师进行评价分析,并且还要参考学生意见,确定长远规划后进入实际建设阶段。最后,对于建设的横向标准问题容易解决,只要项目小组根据系统需要购置统一硬件和软件,并且将其纳入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就能将标准不同意问题解决。
⑶提升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利用率。首先,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全面培训,进行信息化改革,使教师明白信息化的作用,提升使用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加强教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只有通过对信息化资源的利用解决了个人学术上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提升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利用率。其次,采用优先内部招聘,再而外部招聘
的方式选拔一些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组建一支能够对全校信息化系统进行维护、修改以及升级的高素质专业队伍,利用他们有效管理信息资源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这些人员的渗透作用,帮助广大教师提升信息化素质。最后,鼓励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建设信息化公共资源使用室,任何教师都可通过数据库查找所需资源,任何其他部门人员通过专业数据库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提升广大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的热情。
总之,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该紧追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高职院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要多借鉴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有长远规划和建设标准,既重视建设也重视应用,全面提升院校综合竞争力。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