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不仅能够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更大的价值。资本家所以购买劳动力是因为劳动力是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3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商品为资本家所有;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职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就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
36、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含义、划分依据及其划分的意义。
答: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的含义: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c);
可变资本的含义: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v);
划分的依据: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划分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意义:①它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可变资本创造;②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7、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答: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8、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答: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为:(1)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延长工作时间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3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基本形式。
答: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工资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1)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2)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或作业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4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及其源泉。
答: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这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和竞争的外部压力决定的;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前提和重要源泉。
41、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及其社会后果。
答: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和生产技术不断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这是由价值规律和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的;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造成的后果就是: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减少,结果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工人失业,形成相对人口过剩。相对人口过剩给工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很多问题。
42、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
答:个别资本的增大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来实现的。(1)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资本集中: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
4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
答:产业资本循环有三个阶段。?购买阶段,采取货币资本职能形式,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阶段,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执行生产资本职能,生产剩余价值;?销售阶段,采取商品资本职能形式,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资本家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剩余价值。
44、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具备的条件。
答: 产业资本循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②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继起。
45、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答: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有两个因素: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
46、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核心问题及理论前提。 答: 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理论前提:(1)从实物形态上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 (2)从价值形态上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剩余价值(m)。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及周期性的爆发的物质基础。
答: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48、利润和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答: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表现为商品价值超过成本价格的余额,即资本家销售商品后所得的价格总额超过其预付资本量的余额;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把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使其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
49、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态。
答:剩余价值被分割为银行利润、工业利润、农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0、垄断及其垄断形成的原因。
答: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其形成的原因:①生产高度集中;②企业规模巨大;③竞争两败俱伤。
51、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答: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52、金融资本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统治。
答:(1)金融资本是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
(2)金融寡头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3)金融寡头的统治:?经济上的统治----“参与制”?政治上的统治----“个人联合制”。
5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答:含义: 某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基本形式:(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4)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与实质。
答: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需自己添加)
5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动因及后果。
答: 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动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的发展;(3)各国经济体质的变革 ;
结果:(1)资源配置进一步国际化;(2)社会分工进一步国际化;(3)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国际化。
5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答:原因:(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3)初步显示优越性;(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 实质:(1)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2)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3)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性。
57、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 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
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和发展:(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
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58、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答:基本特征:(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因为:(1).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2)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过程;(3)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更长的实践过程;(4)共产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