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说 时间就是生命
对学生而言 时间就是创造与发明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归纳反思】
第14课 再见了,亲人
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3、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合作探究】
1.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2、用“﹏”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想法。
3、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
33 / 39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一、组词。
唯( ) 耗( ) 谣( ) 洒( ) 准( ) 耕( ) 遥( ) 酒( ) 乘( ) 持( ) 供( ) 休( )
趁( ) 特( ) 贡( ) 体( )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 ) 阻击( ) 焦急( ) 供应( ) 故意( ) 支持( ) 侦察( ) 崎岖( ) 反义词:唯一( ) 温暖( ) 困难( ) 支持( ) 慌张( ) 伤心( ) 清楚( ) 暂时( ) 三、选词填空。
热忱 热诚 热心 热情
1.王老师来家访,爸爸( )地接待她。
2.白求恩对工作满腔( ),一直保持极端负责的精神。 3.于老师退休了,一直( )参与校外教育工作。 四、填空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课外延伸: 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一种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归纳反思】
第15课 金色的鱼钩
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我有哪些疑问?
34 / 39
【合作探究】
1、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2、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
3.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4.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
5、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6、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一 我能分辨下列汉字,还能组成词语。
誉( ) 版( ) 慎( ) 豪( )
誊( ) 板( ) 镇( ) 毫( ) 二 我能快速地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糟糕( ) 慈祥( ) 湿润( ) 鼓励( ) 兴奋( ) 垂头丧气( ) 三、 照样子写句子。
例:父亲说:“我要出去一下。” 父亲说,他要出去一下。
1.父亲一边看一边说:“我自己会判断的。” 2.父亲对小明说:
“我知道这是你写的。” 四、 照样子写句子。
例:面对严寒,我不得不放弃了努力。 面对严寒,我必须放弃努力。
1.几年后再看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的话是对的。 五、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 )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2.这汤( )没加作料,( )我们觉得没有比这更鲜美的了。 3.老班长对小梁说:\你( )知道了,( )不要再告诉别人了。\4.指导员对老班长说:\( )多么艰苦,你( )要把他们带出草地。\5.( )我们找不到东西吃,( )无法走出这茫茫的草地。
【归纳反思】
第16课 桥
35 / 39
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合作探究】
1.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
2. 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3、老汉“不说话”,却使人们停住了脚步,不再疯一样地拥上木桥。老汉真是“一座山”吗?为什么?
4、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
5、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读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fēnɡ kuánɡ fànɡ sì xiōnɡ tánɡ ( ) ( ) ( ) ( ) 2.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 )的野马 ( )地喊 ( )的脸 ( )的人们 沙哑地( ) 痛苦地( ) 3、片段研读。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36 / 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