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德育网络(又称德育一体化网络)包含的各种教育力量有: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三方面。其中学校是联络整个德育网络(又称德育一体化网络)的支点,是各种社会文化思想产生和发散的中心。P186、P207
17、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有哪些?P208
答: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有利条件, 决定了它在网络中的地位以及它所可能具有的主导的、积极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1)通过在网络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把握方向。
(2)利用学校的优势,提高德育网络中成员的教育水平和活力。 (二)调节作用。
建立德育网络是为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影响服务的。学校在这方面负有更大责任。 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上发挥各自优势和长处,使之有机结合成为一体化的教育共同体,以发挥教育整体效益。
(三)精神文明辐射作用。
(1)道德教育、道德同化作用。 (2)文化宣传、政策宣传作用。 (3)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18、学校在德育网络中的作用有哪些?P208 答:(一)导向作用。
(二)调节作用。
(三)精神文明辐射作用。
19、学校在德育网络中所发挥的精神文明辐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07简)
(1)道德教育、道德同化作用。 (2)文化宣传、政策宣传作用。 (3)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第七章
1、德育方法(名词解释):
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 P217 2、(1)德育方法论:广义的德育方法包括德育方法的理论,即方法论,它受一定的伦理学和哲学思想的制约。
(2)现代德育方法论是与培养自主人格,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意识联系在一起,以促进自律,发展理解能力,增强批判意识,尊重真理,热爱知识为特征,显示出对道德主体的高度关注。 P218/223 (3)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 3、德育方法种类有:P224
常分为: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行为实践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这六种基本形式。
有人根据德育工作对象的共性、特征、个性为根据,划分为:划一教育方法、类别教育方法、个别教育方法。
或按对受教育者影响作用的特点和心理机制分为:明示教育方法、 暗示教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方法的分类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忽视了受教育的积极性,是他律的。
4、现代德育方法分为(自我教育的方法和指导教育的方法)两大类。 P229
5、自我教育方法(名词解释):
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个性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它包括对自我的认识、体验、控制、监督、评价、修养以及自我批评等一系列主体自我教育的方法。P229
6、指导教育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促其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发生预期变化的方式方法。 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教育法等。P229
7、自我教育的方法包括: (1)自我认识的方法。 (2)自我体验的方法。 (3)自我控制的方法。
8、指导教育的方法有(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评价法、(6)生活指导法、(7)心理咨询法。P232
9、说理教育法(名词解释)(06考):P232
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以提高其道德认识的教育方法,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读报等形式。
10、榜样示范法(名词解释):P232
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榜样示范法有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以及优秀学生的典型等多种方式。
11、陶冶教育法(名词解释):P233
是自觉地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其特点表现为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和无意识性。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 12、在陶冶教育法中,采用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答:(1)人格感化、(2)环境陶冶、(3)艺术熏陶。 13、实际锻炼法(名词解释):P233
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包括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 14、品德评价法(名词解释):P233
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是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品德评价通常包括奖励、惩罚、操作评定等方式。 15、生活指导法(名词解释):P234
是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获得尽可能充分和全面的发展,并通过生活实践的磨练帮助受教育者形成 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能力的方法,包括学习指导、品德指导、身心健康指导、个人生活指导等。
16、心理咨询法(名词解释):P234
是运用语言、文字等媒介,通过询问、会谈、商讨、劝告等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受教育者以辅导、帮助和教育的方法。 17、心理咨询法的方式有:(1)门诊咨询、(2)书信咨询、(3)现场咨询、(4)宣传咨询等。
18、德育模式:是运用“模式”研究法,对在德育现象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为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德育经验,加以抽象化、结构化,使之成为特殊的理论形态。 P238
19、德育模式是联结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纽带和桥梁。 P238 20、德育模式分为(普通模式和特殊模式)。普通模式包括:(德目模式、能力模式(又称全面主义模式)、生活模式)。P239 21、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是什么?
答:(1)价值辨析模式、(2)认知发展模式、(3)体谅关心模式、(4)社会行动模式、(5)完善人格模式。P240 22、西方几种主要德育模式是什么?P241 (1)价值辨析模式。
美国拉思斯,哈明:选择——赞赏——行为 三阶段 (2)认知发展模式 。
科尔伯格等人创建。 (3)体谅关心模式
英国麦克菲尔在《生命线》 《学会关心》中提出 (4)社会行动模式
美国纽曼让学生有目的的参与民主生活;决策,改变能力
(5)完善人格模式(美, 里考纳)
23、价值辨析模式(名词解释):
德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分析、辨别和认清自己的价值,从
而作出正确的选择。代表人物拉思斯、哈明,辨析过程三阶段七步骤:选择(自由选择、尽可能自由地选择、在考虑后果后进行选择);赞赏(珍视自己的选择、公开自己的选择);行为(按选择行事、重复行动)。P240
24、认知发展模式(名词解释):
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提出人类存在文化上具有普遍性的基本道德价值,这些基本价值表现为一个有相同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即著名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个体道德判断按阶段有顺序地发展。他提出的道德讨论法 和团体公正法别具特色。 P241 25、体谅关心模式(名词解释):
以英国道德教育家麦克菲尔为代表,致力于培养能胜任工作情境,体谅关心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受的一代新人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更多关注学生情感的获得。P241 26完善人格模式(名词解释):
美国学者里考纳提出了他们以追求儿童完善人格为宗旨的德育理论研究。他认为,学校应该青向少年传授普通的道德价值观,而以“尊重”和“责任”为其首要内容,以此带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他提出了完善人格三因素理论;即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P242 27、当代我国的德育模式主要有哪几种?P243 答:(1)价值观导向模式。(2)情感体验模式。 (3)行为践履模式。(4)心理辅导模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