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试题及试卷分析报告
皋山小学 胡连新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侧重双基、结构合理、题型全面、题量较大,同时,本次试题主要考查前两个单元、难易适中,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本套试题考试时限为30分钟,共分为五个大题。第一题知识再现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基础知识,贴近生活;第二题判断题,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判断能力;第三题选择题,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所学内容,正确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选择;第四题连线,此题得分率较高。第五题简答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书本上所涉及的知识加以正确的理解,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语言表述能力。 二、试卷分析
第一题,填空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大多数学生的正确率在95%以上。但有个别学生出现错别字现象,如“狂欢”写成“框换”等。 第二题,选择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也比较不错,大多数同学的正确率在90%以上。出现失误较多的是第2小题,个别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出现缺选现象。
第三题,判断题。本题学生答题情况较好,正确率在98%以上。 第四题,连线题。本题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比较理想。 第五题,简答题,本题难度适中,正确率在70%。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了研究型内容的设计与训练,在双基训练中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1小题,考察的重点是近代那些民族英雄、抗日英雄的英雄的事迹?失分有原因,学生的把近代和现代混淆,回答不够完整。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对国家的责任。学生对本题回答思路较清晰,内容较准确。 三、成绩分析:
本年级有2个教学班,参加考试人数73人,优秀37人优秀率在50.7%,及格人数68人,及格率在93.2%。平均分:79.9 四、教学整改建议 (一)发现问题
(1)个别学生审题意识还比较差,反映出学生做题的不认真与毛糙. (2)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扩展与延伸做的还不是很好,对一些资料的收集还没有很全面,致使学生出现了知识的盲区。
(3)由于试题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另外其他答案也有参考价值,致使学生选择时不知选哪一个而出错。
(4)由于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错别字多,如简答题中答案的组织太简、语句不通顺等造成失分。 (二)今后改进措施
1、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认真分析本门课程的特点,抓住其生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结合现实生活教学,使学生既学知识,又指导或联系生活。 3、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认真审题、
认真做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4、教师在以后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收集资料,积累学生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5、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夯实基础,加大平时的检查、指导力度,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学习。
7、培养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8、大力加强学生收集品德与社会学科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