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入世以来外贸的变化情况
众所周知,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对外贸易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从此以后我国的商业制度环境明显改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跃居为全球第三位贸易大国。贸易顺差连年扩大,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些表面上的进步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问题,如外贸经济效益低下,环境污染严重,逐渐沦为劳动力大国而鲜有技术创新等等。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对外贸易赢得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097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再破2万亿美元大关,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4倍多。2002-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长,7年进出口总值合计10.5万亿美元,占我国60年进出口总值的71%以上。
我国从小额逆差转变为巨额顺差,从外汇极度短缺发展成为外汇储备全球第一。1950-1977年,由于各年的进出口规模较小,各年的贸易差额也较小,其中新中国成立的头6年全部为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约8.5亿美元,其后年份为小额顺差或逆差;1978年以来,随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和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相应的顺差大幅增加。1995年贸易顺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67亿美元。2005年一举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接近3000亿美元。货物贸易的大额顺差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
现了长期顺差状态,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08年末达到1.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六十年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9%,到2008年达到8%以上。其中,我国的出口总值在1950年全球排名列第27位,经过30年徘徊到1980年上升到第26位,此后排名直线上升,1990年列第15位,2001年列第6位,2004-2006年稳居第3位,2007-2008年上升到第2位,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入世前后我国外贸依存度及其比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系统调整、清理原有法律法规,按世贸规则建立了新《外贸法》、《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及配套部门规章的三级法律框架体系,使货物进出口管理实现了法律化和规范化;降低了 关税 与非 关税 壁垒,实行国民待遇原则等等。我国外贸体制在更加开放稳定透明、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进程中不断完善,日臻成熟。
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外贸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宏观管理逐步走上以经济、法律手段调控为主的轨道;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涉外法规日益健全;外贸中介服务体系开始形成;外贸经营的领域和渠道进一步拓宽,总体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大提高。 50年代,我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为主,其占出口总值的比重
平均为42.2%;进口主要是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其占进口总值的比重高达92%。60至70年代,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到30%左右,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上升,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产品构成进一步发生变化,以IT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进口高速增长,2002年至2008年七年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进口的平均增速分别高达36.8%和2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20.8%上升到2008年的29.1%,进口比重从28.1%上升到30.2%。
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予以实施。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目前已遍及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8年,我国前十位最大的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合计占我国进出口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 dependence,ftd)又称作对外贸易系数,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以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表示,即(ex+im)/gdp。为了准确地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被分为进口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e,id)和出口依存度(export dependence,ed)。进口依存度反映一国市场对外的开放程度,出口依存度则反映一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一般来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该国经济发展对外贸的依赖程度越大,同时也表明对外贸易在该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
一、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依存程度的现状
(一)、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1、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加快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并且呈现出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出口贸易依存度持续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以及与世界经济增长同步的显著特征。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等经济大国。
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有以下六个原因:(1)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内外有利的经济形势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促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出口得到了迅猛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过快,明显高于GDP的增速;(3)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是导致外贸依存度持续增高的主要原因;(4)出口导向战略极大地刺激了出口贸易的发展,也不断地升高了我国外贸依存度;(5)我国贸易方式构成的独特性是导致我国外贸依存度偏高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加工贸易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已接近60%。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加工贸易如此大的规模下,由于存在进口与出口的零部件、原材料重复计算,很大程度上夸大进出口贸易额,
外贸依存度必然被高估。 (6)我国GDP被低估以及GDP构成差异也是我国外贸依存度较高的重要原因。
外贸依存度过高,使我国经济发展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尤其是我国外贸出口主要建立在粗放型数量扩张基础上,顺差来源国家过于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这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自身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波动、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波动的风险以及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经济情况变化等都对我国的贸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贸易壁垒的增加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某些发达国家把维护生产消费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当作借口,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限制从其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手段,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尤其在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着滥用的现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出口额,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初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巨大障碍。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主的贸易救济措施,被主要贸易伙伴频繁利用。1979年至今,美国与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占全球对华反倾销案件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另外,近年来,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依靠其技术领先优势频繁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调整和提升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提升我国产品出口成本从而削弱了“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
3、进出口地区结构不合理所引发的频繁贸易摩擦也威胁着我国对外贸易安全
我国出口商品的地区结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年来,结构虽略有优化,但出口集中的程度依然较高。1999年,我国出口商品的93.6%输入到亚洲、欧洲及北美洲,2007年我国出口商品仍有91%输入到这三大洲。1999年,中国出口商品流向美国、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德国和荷兰这6个国家和地区的比例达到67.8%,近年来,比例虽略有下降,但2007年比例依然达到54.6%(1)。出口地区的过度集中使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在的良好态势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长加快,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
在连续6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196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2%。其中出口总额10740.6亿美元,增长22.2%,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进口总额8930.7亿美元,增长29.0%,比去年同期加快9.9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四年来首次超过出口增速,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外贸顺差180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
2.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
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6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4%,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其中船舶、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产品出口增长明显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通信设备等增长放缓的影响。但受经营成本上升和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其中鞋类出口增长15.1%,玩具、服装及衣着附件分别仅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