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月亮对于孩子们来说是熟悉的,但关于月球的知识,孩子们知道却很少。孩子们对于研究月球很有兴趣。《月球之谜》这篇课文非常有趣的向大家介绍了月球的知识。作者首先运用了优美的文字,拍写了皓月当空的美丽景色,渲染了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体现了月亮的神秘,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接下来课文写出了人类首次登月时看到的奇异的景色。这一描写与第一自然段中皓月当空的美景形成了对比。之后,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
此外,作者巧妙地运用疑问和感叹句,更加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第七自然段运用了一个省略号,使文章具有了开放性,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有关月球知识的资料。最后,课文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全文。课文的结尾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的愿望。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奥秘的兴趣。
2、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方法,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等手段,引导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月球表面相关资料、乐曲《月光奏鸣曲》。 2.学生课前收集并整理、阅读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杯好茶,让人越品越香。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月球之谜》,感受月球的奥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通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2、给一分钟时间记住这些词语,然后从中选出3个词来听写,看一看我班那个同学记忆力最好。(谁记好了,请举手。)
3、听写:(拿出学习单,写在田字格中)悬挂、水藻、年龄 出示ppt,对照词语,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字改正2遍。 三、课文解析,积累展示。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黑板上的5个词语:皎洁、遐想、奥秘、费解、奇异,同学们理解得不到位,我们边学习课文边解决)每个词语连读2遍,不要求准确地说出意思,只要明白即可。
1、(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指生说:看到了怎样的月亮?就像同学们说的“这样洁白的光亮的就是皎洁”。看到这样皎洁的明月,你会想到什么呢?指生回答(白玉盘、月饼)会想到哪些神话传说呢?(嫦娥奔月、猴子捞月等)你会有哪些疑问呢?(月球上有嫦娥吗?有桂树吗?有玉兔吗?月球有多大?)
2、同学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其实不只是我们,古人也有很多想象,你看:
出示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老师大体讲解每个诗句)
除了这些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呢?请打开你们头脑中的积累库,展示一下吧?(指生回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