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归有光及本文写作背景;熟练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的淡远深情的写作风格;理清作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找文眼。 2.精读第一段,分析对比手法。 教学难点
探究归有光“多可喜”“多可悲”的原因及关系。 教法学法
1. 学生自主学习法. 2讨论法。 4.多媒体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 。” 被中国古人称为四大喜事。
四大喜排在最后的一个是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后就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古代的读书人谁不向往啊?据此老师设计了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作家,他是谁呢?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志》,感悟归有光那份浓情。 二、整体感知
1.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全文。
2. 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呢?我给大家三个数字“一、二、三”,请同学们根据读课文的理解,给这三个数字各加上几个字,就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3.请同学们根据“一间书房、两种情感”,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文眼”。
三、精读第一段,分析“可喜”的原因。
1. 学生结合注释精读第一段。并说说第一段作者描写项脊轩时采用的手法。 2. 探究性学习:讨论“可喜”的原因。 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对比。
(1)修葺前: (2)修葺后: 以下四、五两部分为微课内容 四、品读细节片断,体悟悲情。
1.学生速读课文,说说作者写了那些悲情? ①亲族疏远淡漠之悲(学生找出原文相关表述) ②幼年失母之悲(学生找出原文相关表述) 细节品味:
③长辈遗训未酬之悲(学生找出原文相关表述)
与祖母相关。对这位自幼丧母的孙子,祖母自然是格外关切 细节品味:
④痛失爱妻之悲。 细节品味: 五、小结
归有光《项脊轩志》这篇文章,以项脊轩状貌变化的“多可喜”开篇,紧接着笔锋一转道出“亦多可悲”的人生感叹。以乐来抒写内心的无限悲情。少年失母、中年丧妻的归有光站在庭院之中,面对着兰桂满庭、桂影斑驳、珊珊可爱的情景,却满怀悲凉,“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许是归有光此时难以言说的苦痛罢 ....... 六、作业设计
1. 课外收集整理归有光相关信息。
2. 课外用现代汉语改写“又.......珊珊可爱”一段。 七、板书设计
一间书斋:项脊轩(旧南阁子)
项脊轩志 两种情感:喜 悲
三位女性:母亲、祖母、妻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