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推拿手法功法学》题库与答案
适应症:头痛、头昏、失眠、头麻等。
9.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取坐位时位于患者后方,用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大拇指指腹或大鱼际着力,从翳风穴向下推向缺盆穴,反复10~20遍。
10.答: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立于前面或坐于头上方。用双手拇指桡侧面或食、中、环、小指四指指腹着力,从患者两鬓开始沿颞部少阳经向枕后推。反复20~30次。
11.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前方。两手自然屈曲,以两手小鱼际分别按在患者两耳根下,然后内旋前臂,转为大鱼际着力向下推至锁骨上窝。反复8~18次。
12.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先以右手以全手掌着力轻放于患者胸骨部,四指端朝向天突穴,然后全掌沿胸中线向下作快速左右摆动,至右肋弓下缘改为弧线抹法,势如蛇行;然后,左手紧接右手路线,以四指腹和掌前部着力抹动。以双手做完一次计算,反复20~50次。 13.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拇指腹着力,自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分抹至腰旁。反复30~50次。
14.答: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或只穿内衣。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两手平掌着力,作顺时针方向旋摩。左手始终贴于腹部环转不起手,右手从左手尺侧落下跟随左手环转近一圈时,再从左手桡侧落下去。如反复30~50次。
15.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右手全掌附着于脐下,但以手掌尺侧面着力为主,四指相并,拇指分开。然后自下而上向左肋弓方向缓慢推托,反复20~30次。
16.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双掌交叉重叠置于腹部,运用内力使双手边运边颤。操作3~5分钟。 17.答: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暴露。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为着力点,从患者对侧腹部侧方开始双手交替进行弹拍。动作要轻快。然后再到另一侧作这一侧腹部。每侧操作1~2分钟。 18.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背后。拿左侧菱形肌者,将患者左肩向后扳,使其肩胛骨脊柱肌肉放松,然后术者以右手在局部作弹筋法1~3次。再以同方法操作右侧。
19.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两手并列握空拳,并将其中一手拇指被另一手握住,然后以双手抱■操作。在夹脊部自上而下,由内而外操作。遇到痛点或敏感点,适当增加压力。
20.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患者侧方,以重叠掌为着力点,上身前俯,两肘挺直,以上身体重加手臂按力,从上到下按压患者脊柱。按压时手臂要做小幅度快速弹性颤压。有胸腔及脊柱器性疾患者,此法忌用或慎用。
21.答: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端,双拇指并按于腕上背侧,然后将上肢边抖边摇,环摇幅度由小渐大。反复2~3遍。
22.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侧,以一手拳背的近端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作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移动按压大腿前侧及外侧,势如揣面。反复5~10遍。若要加强手法强度,可在每一按压点做揉动3次,或另一手重叠加力。
23.答:患者仰卧或患侧卧,患腿半屈,健腿伸直。术者位于患侧,双手并列将患腿股内侧肌肉拿住后,作一手向前推,另一手向后拉的交替性运动,使肌肉呈现S形扭曲移动,上下往返操作5~10遍。
24.答:患者取仰卧位闭目,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用双拇指腹着力,自目内眦经眼睑抹至太阳穴,手法要轻快、柔和。反复30~50次。
25.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头顶方,用两手食、中、环指罗纹面或拇指罗纹面着力,分别从睛明穴开始,沿眶上缘分抹至瞳子髎穴并可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再分别从目内眦开始,沿眶下缘分抹至瞳子髎穴并可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
26.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两手交叉相合,以下方手背为着力点,叩击时可出清脆响声。反复10~20次。
27.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着力作按揉法操作。依次为:睛明→迎香→人中 →地仓 →承浆→大迎→颊车→下关→听宫→太阳等。每穴操作20秒。反复2~3遍。
28.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取坐位时位于患者前方或后方。术者用两手掌根分别按患者两耳孔或将患者耳廓自后向前压倒堵住耳孔,然后作有节律快速按抖半分钟,耳中可感觉嗡鸣声,然后松开。可反复2~3遍。也可用食或中指分别塞入患者耳孔松紧适度,然后作振法1分钟左右,操作完两手快速拔出。可反复2~3遍。
29.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取仰卧位时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取坐位时位于患者前方。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五指屈曲并自然分开,指腹着力,腕部快速摆动作擦法。也可用大鱼际进行操作。操作3~5分钟。
30.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后方两手掌分别按压于患者两颞部,相对按压半分钟,力量不可过大。
25
广州医学院《推拿手法功法学》题库与答案
31.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头顶方,用微屈的两手食指或中指指腹着力,按揉风池穴2~3分钟。 32.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从患者风府穴用一指禅推法向下推至大椎穴,反复5~7遍。
33.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另一手拇指和食中环指指腹着力,从患者风池穴向下拿揉至项根,反复10~20遍。
34.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用拇指和其余四指指腹着力,将一侧斜方肌捏起,自风池穴捏至肩中俞,反复5~8遍。
35.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前或后方,两手四指交扣夹住颈部肌肉掌根着力,从风池向下合挤至项根3~5遍。亦可用两大拇指从两侧合挤。
36.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患者头,另一手用小鱼际■法或掌指关节■法从一侧肩部向上■至风池穴,反复5~8遍。
37.答:术者位于患者后方,双手拇指及大鱼际着力,从颈椎棘突向两侧分推20~30次。
38.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以单手掌面横放于患者胸骨柄上部,并以大小鱼际与掌根部着力为主,自上而下旋摩各50~100次。
39.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双手五指微屈分开,以十指指腹着力,分置肋间隙自中间向两侧分抹,自第一肋间隙开始依次向下分抹至十二肋间。反复3~5遍。
40.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拇指及大鱼际着力,双手平掌并列,并以拇指掌面着力为主,自上腹鸠尾穴向下直推至关元穴时,向两边分抹,当拇指达髂前上棘后,再回升至原位,作第二次推摩。反复30~50次。
41.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拇指腹着力,自剑突下沿肋弓下缘分抹至腰旁。反复30~50次。
42.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双掌重叠着力于患者脐部,并于脐周围作顺时针方向转动,使着力点的掌根、大鱼际、掌前部、小鱼际四点轮序着力,势如碟形。反复30~50次。
43.答: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先用两手将患者右腹壁提起。
(1)术者一手做向里拉,另一手做外推动作,使腹壁呈S形扭转,并逐渐向左侧腹壁移动。
(2)揉扭至左侧腹壁时,两手或一手将肌肉提起,作上下方高频率抖动5~10秒钟。然后再以(1)及(2)法返回右侧腹壁操作。反复3~5遍。
44.答: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曲,使腹壁肌肉放松。术者立于患者侧方,用手将脐周一侧腹壁捏起后,作上下方向高频率抖动5~10秒钟,然后依序在脐周上下左右各抖动2遍,痛处增加2~3次。
45.答: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暴露。术者位于患者右侧。
(1)术者以双手四肢分别插入患者两侧腰后,两拇指按于脐旁,先以四指罗纹面着力在腰后横突端揉按几次,再将腰肌向上提托,双手向脐部合拢,两拇指稍加压力按揉脐旁天枢穴5~10次后,双手突然松开,使腹肌归回原位。反复3~5遍。
(2)按上势两手向中央合拢,最后使腹前壁肌肉归拢于右手,左手从剑突下开始向下推抹腹部,当接近右手时,双手突然松开,使腹肌复原。反复2~3遍。
46.答: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右侧,右手小指与无名指自然屈曲,其他三指自然伸直,然后以侧掌小鱼际面为着力点,手腕作屈伸式高频率摆动,自脐下开始向左肋弓下缘缓慢移动,一口气施完。反复3~5遍。
47.答:(1)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双手四指或拇指罗纹面着力,先后从左右侧髂嵴最高点开始,沿其前内缘按揉至腹股沟。反复5~10遍,再改用双拇指重叠推压法反复操作5~10次。此法也可用两手分置两侧同时操作。
(2)患者取侧卧位。术者先用双拇指分法,从髂嵴最高点开始,向其前后缘分别抹至髂前上棘与腰骶角处。反复30~50次,再改用双拇指揉法操作3~5遍。
48.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头前方或背后,以双手平掌着力,拇指分别按于第二胸椎棘突两旁,余四指分别附着于肩胛骨上方,操作时以拇指用力为主,向下沿肩胛骨脊柱缘直推至肋角时,两手向外分摩,再沿肩胛骨外缘上升返回原位,作第二次推摩。反复30~50次。若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操作此法时,术者两手指端朝上作回拉运力。拇指在肩胛骨脊柱缘推动时,应加大压力。
49.答: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后方,双手合十,手腕放松,以双手掌尺侧着力击打肩背部3~5分钟。 50.答:一手扶按受术者肩部,另一手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伸直,由肩胛内下缘向斜上方插入,两手相对用力,使指尖自肩胛与肋骨间插入1~2寸,持续约1分钟,然后将手缓缓收回。可重复操作2~3次,然后插对侧。操作此手法要注意修指甲,勿伤皮肤。
26
广州医学院《推拿手法功法学》题库与答案
51.答:患者取仰卧位,或面向椅背骑坐,低头弓背。术者立于患者侧方,以右肘尖着力,自上而下推压,左右各3~5遍。推压速度要缓慢,压力不可太重,操作前皮肤要涂以润滑剂。
52.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双拇指重叠,以拇指罗纹面为着力点,在操作线上自上而下移动按揉,每一移动点按揉3~5次,痛点处增加力度和次数。每一移动距离等于术者的拇指宽度。用力方向要始终朝向患者脊柱的前内方。两侧路线各操作3~5遍。
53.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双手并列,掌心向下,以掌根部与其他四指对挤用力,于患者背腰部自上而下,将皮下组织普遍提捏一遍,或每提一次抖动3次,痛点处适当增加刺激量。重复2~3遍。
54.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暴露背腰部。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背后,双手并列,掌心朝下,以十指端着力;或以单手五指端着力;或双手指端重叠着力。在患者背腰部由上而下,从左至右,移动抓揉。每抓住一处皮下组织肌肉后不松手,以前臂及腕部用力为主作旋转或左右晃动3次,痛点处适当增加刺激量。重复2~3遍。
55.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后方,以两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患者两侧腰眼处分别深按至第三腰椎横突外端,然后做相对静力挤压和揉动,交替应用3~5分钟。虚症者压力宜轻。
56.答: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方或背后,以双手掌根或大鱼际为着力点,分别自腰椎棘突线开始,向两边分抹30~50次。实症者压力宜重,虚症者宜轻。
57.答:患者取俯卧位,术者在其腰部施以松解手法后,以一手掌根部置于四、五腰椎处,做连续的快速推揉,并突然中止,扬掌用力连拍3次,然后再推揉再击,反复3~5次。
58.答:患者暴露患侧肩部,健侧卧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或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将一脚踏于患者坐凳边,使患肢肘部放于抬起的大腿上。然后术者以双手法于患者肩关节前后面反复对揉 3~5分钟。
59.答:患者坐位。术者位于患者背后,双手分别按于患者两肩上部,嘱患者做呼吸动作,吸气时患者两肩上耸术者不用力,待患者呼气时做快速下压动作。反复5~10次。
60.答: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握患前臂并上举,暴露腋部,另一手以拇指置于腋后肩贞穴处,余四指置于腋下,有节奏地拿腋后肌肉2~5分钟。
61.答:患者坐或仰卧位,患腿膝关节半屈,足部稍垫高。术者位于患侧,用双手拇指并列掐法,第一次沿肿胀部位的中线掐过去,将肿胀部位分为两半,中线形成一条凹陷的浅沟,然后再从浅沟的两侧逐渐向两边分掐,直至肿胀的边缘为止。可重复2~3遍。指掐要连续而密集的向前推挤,用力及操作方向要始终由肢体远端掐向近端,并达到踝关节上方。指甲要剪短,用力要适度,以免掐破皮肤。
62.答: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术者位于患侧,一手握患肢肘部,拇指按于曲池穴固定不动;另一手握患肢腕将前臂做连续屈伸10~20次。此法是利用前臂的屈伸动作使曲池穴得到滑动按压,以加强按曲池的得气感应,既省力又可活动肘关节。
63.答:患者取坐位,屈膝。术者以两手掌侧分别置于患侧下肢的膝关节内外侧环抱之,上下进行团揉,持续3~5分钟。
64.答:患者仰卧或坐位,屈健腿伸患腿。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一手五指拿住患侧髌骨周缘,作顺逆时针方向各环转30~50次。
65.答:患者仰卧。患侧膝关节微屈。术者位于患者侧方,以单手侧掌振法,作屈伸式高频率摆动10~20秒,一口气施完。反复2~3次。
66.答: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双手掌并置于小腿后部,由上而下进行双掌对揉,至三阴交止。反复操作3~5分钟。 五、论述题
1.答:一是手法不熟练,过于僵硬;二是用力过大,在一个位置停留过长;三是在骨突部等薄弱部位操作等。
2.答:一要注意受术者身体情况、病史,是否有推拿禁忌证;二要问清受术者以前是否经常做推拿;三要注意受术者,年龄、精神状态等。
3.答:所谓巧力是指顺应各关节结构特征和活动范围的手法技巧力,而不是蛮力、浊力,巧力不用很大,但解决问题,恰到好处,蛮力、浊力反而易造成损伤;所谓寸劲是指所施之力快而突发突止,增大的幅度控制在即能达到效果又不过大而损伤。发力的时机准,用力适当也是巧力寸劲的体现。若发力时机过早,关节还有松弛的运动余地,则达不到所需的扳动幅度;若发力时机过迟,关节在极度伸展或屈曲、旋转的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易造成紧张而阻滞扳动操作。若用力过小,则达不到扳法效果,用力过大,则易导致损伤。巧力寸劲出于长期的习练和临床实践。
27
广州医学院《推拿手法功法学》题库与答案
(那继文)
第六章 小儿推拿手法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推法操作频率大约为
A.80~120次/分 B.100~150次/分 C.160~200次/分 D.120~160次/分 E.100~500次/分
2.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自眉心向眉梢进行分推法操作的手法是 A.开天门法 B.推坎宫法 C.揉太阳法 D.推天柱骨法 E.以上都不是
3.以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沿前臂桡侧,自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的手法是 A.推三关法 B.退六腑法 C.揉二马法 D.清天河水法 E.揉外老宫法
4.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的操作手法是
A.掐揉精宁法 B.推天河水法 C.掐老龙法 D.推三关法 E.退六腑法
5.具有清热作用的手法是
A.推肺经法 B.推三关法 C.推天河水法 D.运土入水法 E.推天柱骨法
6.治疗自汗、盗汗的首选手法是
A.推肺经法 B.按揉肾顶法 C.分推阴阳法 D.按揉掌小横纹法 E.揉二扇门法 7.主治腹痛的手法是
A.分推腹阴阳法 B.揉脐法 C.揉丹田法 D.拿肚角法 E.掐十王法 【A2型题】
8.王某,男,1岁半,恶寒、发热轻、无汗、头痛、头晕2天,临床诊断为风寒感冒。 以下推拿最常选用的一组操作手法是
A.推天门法、摩腹法 B.推天门法、开坎宫法
C.揉一窝风法、推肝经法 D.推脾经法、揉内劳宫法 E.推肺经法、揉小天心法
9.患儿症见咳嗽,宜选用以下那组操作手法
A.揉小天心法、运内八卦 B.按弦走搓摩、推肺经法 C.掐揉四横纹法、揉小天心法 D.按揉总筋法、推三关 E.总收法、揉太阳法
10.张某,女,2岁,腹泻4月,日解10余次,大便如水样,中医诊断为小儿腹泻(寒湿困脾)。 推拿治疗不宜选用的一组操作手法是
A.摩腹法、揉脐法 B.推脾经法、推大肠法
C.推七节骨法、揉龟尾法 D.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 E.推小肠法、揉小天心法 【B型题】
A.推天河水法 B.掐十王法 C.掐揉四横纹法 D.推上七节骨法 E.拿肚角法 11.主治发热的手法 12.主治腹泻的手法 13.主治腹疼的手法 14.主治神昏的手法 15.主治疳积的手法
A.揉二人上马法 B.掐揉威灵法 C.揉二扇门法 D.揉膊阳池法 E.掐揉五指节法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