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 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 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 培养质疑能力, 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
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 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 .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 自然奥秘
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我们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编者为我们安排的主题是—— 板书:生命 在生命这一单元里有一篇文章叫——《琥珀》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 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
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直接导入课题, 通过提“王”旁的词语,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 .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 欣赏图片 ( 2)这篇课文围绕 “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 .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
特点?
3 .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 “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 )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 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 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读单认识琥珀, 并了解课文围绕这块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和价值,比较“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 并理解意思。 随之明白科学家是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了故事的详细情形。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变序教学,从篇末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语感,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学习。 】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