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件出示第1、2题。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抽学生回答,第1题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根据分率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
教师课件出示例2,学生齐读题目。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提问:从题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呢?
抽学生回答,强调:3/4是把20公顷土地看作单位“1”,而3/5是把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20公顷土地,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 学生画图,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2.尝试解决,发现方法。
教师提问:要求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该怎么解决呢?结合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先算种玫瑰的面积,再算种红玫瑰的面积。 20×3/4×3/5=8(公顷)
(2)先算红玫瑰的面积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再算红玫瑰的面积。 20×(3/4×3/5)=8(公顷)
3.分析方法,理解不同的解题思路。 结合学生汇报的方法,师生进行解题思路分析。 (1)第一种解法。
请汇报的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每一步求的什么,为什么这么求?
根据汇报,教师提问:你明白他的方法,谁能说说这种方法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后,同桌互相说说第一种解法的思路。
教师结合图小结:要求红玫瑰的面积,我们可以先求出玫瑰的面积,再根据红玫瑰的面积占玫瑰面积的3/5,求红玫瑰的面积。 (2)第二种解法。
教师:这位同学与我们其他同学的解法不一样。你明白3/4×3/5是什么意思?
1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讨论,理解34×35。
教师结合图小结:红玫瑰的面积是玫瑰的面积的3/5,而玫瑰的面积是20公顷的34,红玫瑰的面积也就是(红玫瑰的面积)20公顷的3/4的3/5。3/4×3/5也就是先算出红玫瑰的面积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就转化为已知红玫瑰的面积占20公顷的几分之几,求红玫瑰的面积用乘法算。 4.阅读教科书,小结特点。
学生阅读本节教科书内容,思考:今天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根据回答,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是分数连乘问题,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一样。可以先求出分数对应的量,再求问题;也可以先求出问题的量所对应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求问题。
三、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堂活动第3题。
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提问并列式解决。学生可能提出: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哺乳类动物有多少种?全班交流,教师重点进行第二问的思路分析。 2.练习二第10题。
教师:你知道吗,人体内的水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出示书中表格)这个表格就反映了不同年龄的水分与体重的关系。 提问:这些分数是以谁为单位“1”?
教师出示儿童,成人,老人的一般体重情况,学生计算,全班订正。 3.补充练习。
(1)图书室有故事书1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4,科技书的2/5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有多少本?
(2)图书室有故事书120本,科技书是故事书的3/4,故事书的2/5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有多少本?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
全班讨论: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讨论,小结:第一道题两个分数的单位“1”不一样,而第二个题的两个分数单位“1”是一样的,而且求人物传记只需要利用第二个分数就能求出来。
教师强调:不要认为例题是分数连乘问题,练习题全部也是分数连乘。在解决问题中,要根据题目信息认真分析。 四、全课小结
14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你认为分数连乘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全班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根据交流,教师简单小结分数连乘问题的特点与解决方法。 五、独立作业
练习二第7,8题。 六、拓展与提高
练习二思考题。大家试一试,提示学生有多种解法。 七、板书设计
例2:张伯伯把20公顷土地的3/4用来种玫瑰,其中红玫瑰占玫瑰种植面积的3/5。张伯伯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 (1)先算种玫瑰的公顷数。 20×3/4=15(公顷)
(2)再算种红玫瑰的公顷数。 15×3/5=9(公顷)
综合算式:20×3/4×3/5=9(公顷)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三第1~8题。
【教学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理解打折的意义,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小黑板出示:分析分率句。
(1)男生人数占女生的5/6 (2)现价是原价的7/10 指名说说两个题中单位“1”的量。
2.结合第(2)题,教师提问:生活中有这种情况吗?
15
如果有学生说到打折的问题,教师揭示课题:什么是打折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生活中有关打折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主题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谁能完整的、有条理的把题中的信息告诉大家?
(2)理解打折的意义。
提问:对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地方不太理解?你觉得“一律打六折”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后,教师强调:打折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折表示原价的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十;六折表示原价的十分之六或者百分之六十。
追问:如果原价是100元,打六折后卖多少钱呢?
抽学生回答,并口头列式100×6/10,追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强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算。 (3)分析信息,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250元够不够,该怎样解决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对学困生进行即时指导。 汇报交流,展示不同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先算出每种农具打折后的价格。 喷雾器:50×6/10=30(元)
箩筐: 15×6/10=9(元)水泵: 320×6/10=192(元) 再算打折后一共的钱:30+9+192=231(元) ②三种农具打折前的总价:50+15+320=385(元) 再算出打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元:385×6/10=231(元) 让展示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比较:你觉得这两种解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根据交流,教师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应选择更简洁、简单的解题方法。 (4)反思回顾。
提问:你估计一下,231元是原价的六折吗?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有些什么想法? 通过学生交流,强调打折的意义与解决分数乘法问题的方法。 2.即时反馈。 练习三第1题。
16
教师:生活中有关的打折问题非常多,在商场中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出示第1题图)
学生观察:你获得哪些信息?打七五折和打八八折是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后,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全班评价。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读题并理解:要求打几折就是求什么?求现价是原价的十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交流,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教师小结:求打几折,就是算现价占原价的几分之几,用除法算。要注意最后结果写成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十,更容易看清是打几折。 2.课堂活动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你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 交流信息后,独立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第一天卖出水果多少千克?第二天卖出水果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全班汇报时,着重分析第二个问题学生的解题思路。 3.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每个小组举例进行说明。 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这两个题单位“1”的量只有在1吨时,剩下的才相等。其余情况都不相等。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解决问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5、6、7、8题。其余作为课外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喷雾器:50元/个 箩筐:15元/个水泵:320元/个 买喷雾口器,水泵,箩筐各一个,250元够吗?(一律六折) (1) 三种农具打折前的总价是多少元? 50+15+320=385(元) (2) 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元? 385×6/10=385×0.6=231(元) 答:买喷雾器,水泵,箩筐各一个共要231元,250元够了。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