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研究促反思(附照片,见教师反思表、科研学习表格)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邀请区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现场指导,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学习,认真笔记,及时反思,结合自身的研究体验撰写学习体会。上学期末各学科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科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并结合课题对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进行了交流。课题引发了对如何解读文本、了解学情、练习设计等方面的系列反思,大家一致认为:有效问题的设计要以“吃透”文本内容和充分了解学情为前提;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整合,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探究性、层次性。这些观点为下阶段课题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以研究促合作,用具体的教学实例,指导教学。
(附上课照片、研讨照片、课前设计、听课用表、课后评议表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深入课堂听课,从而指导课堂教学。每个月各课题组教师上一节课题研讨课,课是集体冶炼“出炉”的,每个课例、每个实施环节都汇聚着各人对课题精髓的理解与融通,是智慧相互提携的过程。上课前,课题组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精心进行问题设计。研讨时,听课教师认真记录问题原话,对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从问题表述、问题类型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后再与执教者进行反馈,找出教学中有效教学提问行为和无效或低效教学提问行为,共同商讨改进措施,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评价一节课的得失,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得出问题设计的技巧、方法、原则,这在下面李老师的课题课课中将有所呈现,在课后说课中会详细介绍。
(朱慧慧教学视频、英语上课照片)
我们语文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显异彩,异曲同工共成长”的课题研讨活动。
活动前,每位老师进行文本解读,精心设计问题,活动中,李林利、李青老师就同一篇课文----寓言《揠苗助长》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两位老师各有千秋,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风格的各异,给听课的老师们呈现出多彩的教学形式。在评价、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们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就这两节课的目标达成、问题设计、拓展练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同事们的评议中,两位上课老师的亮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问题的设计有一定梯度,能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注重学法的指导,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对话、交流、思想的碰撞,使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
3、以研究促成长,承担课题课,展示自己的风采(附视频语文:刘丽课堂实录、数学: 史先玲 )
教师要想快速成长,从经验型的老师转换为研究型老师,必须要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课题课的锤炼,一部分老师迅速地成长起来。上学期的课题研讨课课不仅展示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还诠释了执教老师所研究的课题内涵。特别是语数课题组开设的课题课《村居》、《认识米》向我们昭示:课题研究不是虚设,更不是无用之举。这两节课也被最后推选由刘莉、史先玲两位老师在我校第十四届“青年杯”教学活动中向区、学区领导、教师展示,通过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老师们教育教学的理性程度和科学水平,使学生获益,更使所有见证、实验课题的人受益匪浅。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会有艰辛的付出,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它让人快乐着并辛苦着,收获着、幸福着又迷惘着、困惑着,我想这大概就是课题的魅力所在。
品味幸福——成长路上有你有我 我们收获着……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的范围覆盖了以语文学科为主的所有教学领域,促进了教研组、课题组建设规范化、研究活动常态化。
2、教师在参与课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对课题认识不断地更新与提高中,我们研究课题的方法越来越灵活,研究也逐渐深入。
3、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能注意敏锐地捕捉教育教学“闪光点”,结合自己的一线实际,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会儿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李青老师还会向各位做一汇报。
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在刘校长的一路鼓励、支持、引领下,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在不断地成长、提升。品尝着收获喜悦的同时,困惑也随之而至。比如:科研活动相对来说缺乏深度;受学科限制,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积累的经验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与实施;有关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和典型性案例不够。
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深刻反思,计划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再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深入研究,立足课堂,脚踏实地,完善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理论,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
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与追求,老师们相聚在姚庄。课题虽不成熟,却点燃了大家不断追求的热情,研究活动时间不长,却把老师们研究的目光引向更深更远的地方。课题研究前路
漫漫,但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乘着课题研究的翅膀飞翔,那成长路上必定有你有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