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http://www.taiantaidong.com/ 整理发布
负责人 技术主管 专、兼职安全员 工班长 技术、质检及试验人员 普工 1人 1人 1人 3人 3人 50-60人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人员。 6.3主要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岗位职资 6.3.l作业队负责人 l协调预应力工程施工作业上下工序的衔接工作; 2负责落实预应力工程质量问题的整改措施; 3参与一般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工作; 4参加梁场组织的预应力工程技能培训工作; 5负责提供预应力工程所需要的一切基本生产资判。 6.3.2作业队技术主管 1负责对预应力作业队的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2参与QC小组活动; 3参加预应力工程质量缺陷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4参加梁场组织的预应力工程技能培训工作; 5负责与梁场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确保各种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 6.3.3技术、质检、试验人员 l做好预应力工程施工、检验批的质量自检和报检工作; 2负责预应力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工作; 3落实预应力工程质量监控检查的整改要求; 4参加预应力工程质量缺陷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5参与开展QC小组活动。 7材料要求 7. 1预应力钢筋 7.l.l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强度级别为1860 MPa的低松弛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采用的钢绞线厂家必须提供每批钢绞线的弹性模量值。 7.1.2钢绞线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批钢绞线应由同一牌号、同炉罐号、同一规格、同生产工艺、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绞线组成,并不得大于30t。钢绞线应从每批中任选3盘进行表面质量、直径偏差和捻距的外观检查及力学性能的试验,如每批小于3盘,应逐盘检查。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应在选定的各盘端部正常部位截取l根试样,进行拉力(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屈服负荷、伸长率)试验。当试验结果有l项不合格时,除该盘应判为小合格外,还应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盘中取2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当仍有l项不合格时,则该批钢绞线应判为不合格。 7.1.3钢绞线应存放在干燥处,避免潮湿锈蚀。工地存放应高出地面不小于200mm。每批钢绞线应由同一批号、同一强度的钢绞线组成。钢绞线外观要求逐根检查,钢绞线不应有折断、横裂。 7.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7.2.1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本文由http://www.chinatdjc.com整理发布
本文由http://www.taiantaidong.com/ 整理发布
(GB/T14370-2007)及《铁路工程预应力筋用夹片式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技术条件》(TB/T3193-2008)的有关规定并经检验合格后力可使用。锚垫板应有安装密封盖帽的螺孔。 7.2.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外观检查表面无裂缝、夹层、毛刺、气泡及锈蚀,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视为合格;反之应另外取双倍数量重作试验。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验,合格者方可使用。 7.2.3对首次进货或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不正确或有质最疑点时应从同一批中抽取6套锚具,组成3个组装件做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7.2.4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少于l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图纸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叫使用。 7.2.5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取5%的锚具且不少于5套,对其中有硬度要求的零件做硬度试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范围内,如有—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7.2.6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当质量证明书不齐全、不正确或质量有疑点时,经上述两项试验合格后,应从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锚具(夹具或连接器)为不合格品。 对用于其他桥梁的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的进场验收,其静载锚固性能可由锚具生产厂家提供试验报告。 8 设备机具工装配置 制粱场设置1个预应力作业队,设备机具工装配置如表8。 表8主要施工设备、机具及工装配置表 预应力作业 张拉油泵10台 初张拉千斤顶8台 终张拉干斤顶10台 初张拉架l套 终张拉架l套 压浆设备l套 翻斗车1台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 I预制梁张拉 预制梁张拉按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进行。预制箱粱预张拉在制梁台座上进行。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拆除端模和内模,松开外模紧固件,同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利积水,将预应力钢筋穿进,进行预张拉。初张拉在预制台座上进行,初张拉结束后,方可将梁体移出台座。 预张拉在拆除端模后即可进行,初张拉和终张拉根据张拉技术交底进行张拉。预、初张拉及终张拉由质检员旁站检查。 9.2预应力筋的下料 预应力筋的下料应采用无齿锯进行切割。每根钢绞线的下料误差为±lOmm,每束相对误差为±5mm,检员检查预应力筋总数的3%,且不少于5根(束)。 本文由http://www.chinatdjc.com整理发布
本文由http://www.taiantaidong.com/ 整理发布
9.3预应力筋的张拉
9.3.1预应力筋张拉前检查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的品种、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施应力应采用两端两侧同步张拉且两端的伸长量差值不得大于lOmm。 9.3.2张拉过程中检查预应力筋的预施应力、张拉顺序和张控工艺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偏差不得大于±6%。张拉过程中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的5‰,并不得位于梁体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质检员旁站监理过程中,应即时填写张拉记录。如果张拉过程中出现与要求不符合之处,应重新张拉。终张拉过程中应即时测量梁体的上拱度,其不应大于1.05倍的设计计算值。
预应力张拉结束后,紧贴锚圈位置用石笔在预应力钢绞线上划一圈线,过8h后,对其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滑丝的情况。如果没有滑丝应及时填写《断丝通知单》,通知工管部及时进行断丝。断丝采用角磨砂轮切割。断丝后外露长度不少于30mm。断丝由质检员抽查预应力筋的3%,且不少于5根。 9.4 压浆封端
终张拉完成后,在48 h内进行管道真空辅助压浆。压浆前应清除管道内杂物及积水。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真空泵和压浆泵应分别与同一管道的排气口和压浆口连接。水泥浆搅拌结束至压入管道的时间间隔不超过40min。压浆过程中,重点检查浆体的流动度、泌水率、凝结时问、膨胀率以及管道内水泥浆的饱满密实程度。同刚合比、同施工工艺至少试验一次。压浆过程中应在压浆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水泥浆试件,每工班至少留置40mm×40mm×160mm三联试件2组。
浇筑粱体封端混凝土之前,先将承压板表面的黏浆和锚环外面上部的灰浆铲除干净,同时检查确认无漏压的管道后,才允许浇筑封端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接缝处接合良好,应将原混凝上表面凿毛,并绑扎钢筋网片。封端混凝土采用干硬性补偿收缩混凝十进行封堵。封端棍凝士浇筑之前由质检员对端头表面的凿毛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封端混凝十。灌筑封端混凝土过程中应有质检员全程检查。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 l安全要求
10. 1.1电源必须用二相四线380V交流电源,零线必须按规定可靠连接,电路绝缘良好,严防触电。
10.1.2油泵上的安全阀应调整到最大工作油压下,也能自动打开。
10.1.3油表安装必须紧密满扣,油泵与千斤项之间采用高压钢丝耐油橡胶管,连通油路的各部接头均必须完整紧密、油路畅通,在最大工作油压下,保持5min以上均不得漏油。若有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10.1.4检修电路系统时,不准带电操作;油路系统不准带压检修。
10.l.5在张拉过程中,油泵工应按统一指挥送油或回油,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非油泵工禁止操作油泵。
10.1.6 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不准超过设计最大拉力与最大行程。
10.1.7在张拉过程中,特别是在高吨位下,千斤顶的正后方不准站人,踩踏、压重、攀扶。
10.1.8张拉时,如发现千斤顶行程加大而油表读数不见升高时,应紧急停拉回油,待查明原因正确处理后再进行张拉。
10.1.9如设备运转声音反常,应立即停拉检查修理。
10.1.10张拉作业时,应精力集中,认真操作,不准与外人交谈。
本文由http://www.chinatdjc.com整理发布
本文由http://www.taiantaidong.com/ 整理发布
10.1 11其他有关设备及电器部分的安全操作技术要求,均按有关设备电器使用管理制度办理。 10. 2环保要求
10. 2. 1工具锚夹片上塑料垫片用完后及时回收,不得随地乱扔。
10. 2. 2张拉用的废机油倒入指定地点,统一进行处理,不得随地乱倒。 10. 2. 3压浆用不得的浆体随地排放,更不得污染梁体。 10. 2. 4压浆机的下灰口设置防尘袋。
10. 2. 5压浆封锚头的砂浆在清除后倒入指定的垃圾池内。
本文由http://www.chinatdjc.com整理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