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关于大学生越轨行为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学习上跟生活上的越轨行为不一定就像我们惯性思维所想的那么糟糕,有些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而有些是有碍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还有另外的在目前状况下还暂时未有多大影响。就其多面性与不确定性,我们不可以象以前那样一竿子打死的做简单的价值判断,要坚持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思路,毛泽东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求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待大学生的每一桩越轨行为。
关于多方面,相信在坐的都明白,无非就是积极跟消极两方面,不用多阐述。这里关于多角度可能讲得很笼统空泛,为此经过小组讨论后,我们把它分为四个基本角度。
第一, 我们眼前的现实。这恐怕是我们看待问题时最根据的一种
角度,它意在拨开一切的纵横联系,集中观察描述某种越轨行为在此时此地对于个人的利害关系。举个例子,大学生逃课,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高校的越轨行为。老师们如果点名时发现某某没来,旷课逃课了,那么他一定会记下名字,然后在期末时记他一过。(这种情况我们上VB课时经常领教的)明显的,大家看到表面上的这种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故意逃课,落下一大段课程会潜意识的有种不赞同甚至批评的情绪。当然,如果我们就是只处在现实看,会容易看到不好的一面,而漠视了学生原因的特殊性,或课程本身的不合理性,从而轻易作出背离真相的判断。
第二, 同期世界的现实。这涉及到一种横向的比较分析。我们放
眼世界,尽管有着不同的文化,但他国或多或少的会出现我们此时面对着的某种越轨行为。透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眼光,我们就可以更全面的看待越轨行为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灭亡的必然性。就比如超级女声,这个节目风靡全国,吸引着大批的女同胞们改变自己传统的形象,打扮时髦,东一个西一个的穿环,引来国内很多不同褒贬不一的争议。先表明态度,我对这种集体性的越轨行为是不赞同的,我感觉春哥有点邯郸学步,抹杀了头脑中那种女性固有的美。但是,像美国韩国它们那边这种选秀活动是红火了很久的了,而且貌似还会继续存在并发展,他们崇拜的是女性主义,他们青春活泼,拒绝传统对女性的禁锢,追求个性解放。在这种内因推动下,以开始所谓的越轨现在已经不是越轨了。国外的广度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 第三, 中国历史上的情况。相对于上一种角度,这种涉及到纵向
的分析。探究越轨行为,必须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对“轨”的思考,“轨”是长期历史社会生活留传下来的一套整体的社会规范,有一定的滞后性,存在着适应性问题。因此,吧今天我们面对的越轨行为和历史上的情况相比较,有助于我们得出一个某种越轨行为是进步的还是退步的结论。假设,我们回到那种拥护儒家思想的汉代,学士XX手握一女子XX的纤纤玉手,结果怎么样,那肯定会被一群所谓的仁义之士给捉去衙门重打他七八十大板。悲剧!但是这种越轨慢慢过渡到很正常
的男女之情,现在我们看待男女交往问题也要跟历史做参照,持公正的心态来评判也是另有一番感触的。
第四, 未来看今天的现实。我认为这是最有意义的角度,也是比
较难的角度,因为它涉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而每个人都是有着独立的信仰跟世界观的。不过看法嘛,因人而异,不一样很正常,和谐就好。这里不妨举个偏才怪才被北大破格录取的例子,破格录取,这种行为的确是有损高考制度公平原则的,也可以定位为一种大学生越轨行为。在众多考生非议甚至嫉妒时,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身处的应试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青年没有选择自己喜爱的科学领域的自由,被压迫被填鸭子,培养一个个没创造力,只会做题的人肉机器。与现在大多数人持有的自由民主的普适价值抵触,我想在未来看来,这位院长必定是越出死轨驶向光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