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主持人岗位规范在”品格”中规定: (1)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谦虚谨慎,追求德艺双馨.(2)坚持播出内容与播出形式的高品质,高品位,不迎合低级趣味,拒绝有害于民族文化,社会公德的庸俗报道.(3)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不动员未成年人参与可能损害他们性格和感情的节目;对有可能被未成年人模仿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播出内容和播出形式要加以防范.(4)采访意外事件,应顾及受害人及亲属的感受,在提问和录音,录像时应避免对其心理造成伤害.(5)尊重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尊重个人隐私权,肖像权.不揭人隐私,避免损害他人名誉的报道.(6)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报道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和性侵犯的受害者时,录音,图像应经过特殊处理,使之不可辨认;不公布其真实姓名,不描述犯罪过程.(7)同行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开展正当的业务竞争.
防止低俗之风: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坚持播出内容与播出形式的高品质,高品位,不迎合低级趣味,拒绝有害于民族文化,社会公德的庸俗报道,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应该是播音员主持人工作规范中的秣一条.2004年月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影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对防止低俗化的问题,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要坚决纠正节目主持人在着装,发型,语言以及整体风格方面低俗媚俗现象.广播影视节目主持人在着装,发型,语言以及整体风格上,应该充分考虑全社会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切实做到高雅,端庄,稳重,大方,不能因过分突出个人风格,个人品味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能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迎合低级趣味.主持人不宜穿着过分暴露和样式怪异的服装;避免佩戴带有明显不良含义标识图案的服饰.主持人的发型不宜古怪夸张,不宜将头发染成五颜六色;不要模仿不雅的主持风格,也不要一味追求不符合广大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审美情趣的极端个性化的主持方式,更不要为迎合少数观众的猎奇心理,畸形心态而极尽夸张怪诞的言行与表情.
社教类节目的分类有哪几种?1、按节目内容和社会功能划分,有知识类、服务类和对象类节目等;2、按节目构成和传播形态划分,有杂志型节目、专题型节目等;3、按节目播出方式划分,有参与型、非播音员主持人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关系:内在素质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价值取向、学识修养、性格特征等内在素养.外在形象包括声音、容貌、服饰、化妆、发型、体态等.内在素质是外在形象的主导和关键,外在形象就是内在素质的外化表现.
串联语的功能:1、衔接转换的功能;2、补充完善的功能;3、阐发和点化的功能;4、沟通和交流的功能.
播音员在进行有声语言表达时,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艺播音语言具有感人的魅力?1、形象的喻示能力;2、情感的激发能力;3、美的体现能力;4、夸张的语言表达能力;5、与录音素材配合和谐的能力. 新闻专稿的播读的具体要求是:1、准确:主题明确、线索清晰、细节精准.2、具体:感受具体、表述具体.3、生动:情感细腻、形象鲜活、表达灵活. 新闻评论的播读:新闻评论是评论的一种,属于政论性的新闻体裁.一方面它具有政治论文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它的特点是:将新闻的客观性和评论的说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评论的核心问题是论理,根本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指导人们的行动.评论播音应该在体现评论稿件特点的基础上突出有声语言表达的特色.评论播音要观点鲜明、态度明确、逻辑严密,论证有力,以理服人.因此在播读过程中要注意分寸得当,质朴庄重,重音坚实,语气肯定,节奏稳健,张弛有致.
临场应变的现场控制:1、稳健兴奋,心理自控;2、察言观色,控制现场;3、泰然处之.机敏应对.临场应变的策略:1、借题发挥,自圆其说;2、欲扬先抑,顺势而发;3、善解人意,及时调整;4、有意岔题,峰回路转;5、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临场应变的要求:1、反应迅速,举重若轻;2、恰切得体,自然天成;3、化险为夷,锦上添花;4、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临场应变的依据:1、从“人”的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2、从时间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3、从环境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4、从节目因素中获取信息材料. 串联语的把握:1、精心准备,有充分的预案.a.把握节目的需要;b.必要的知识准备;c.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2、创作现场把握.a.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b.掌握串联结构技巧;c.把握整体的节奏;d.发挥有声语言的魅力.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的分类:1、新闻评论类主持人节目;2、综艺娱乐类主持人节目;3、社教服务类主持人节目;4、交流谈话类主持人节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