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截面PQMN是正方形,现有下列结论:
①AC?BD②AC∥截面PQMN
③AC?BD④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为45o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A.①③ C.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线线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可判断①,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判断②,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判断③,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可判断④. 【详解】
B.①②④ D.②③④
Q截面PQMN是正方形,?PQ??MN,
又QMN?平面ADC,PQ?平面ADC,
?PQ??平面ADC,
QPQ?平面ABC,平面ABCI平面ADC?AC
?PQ??AC,同理可得PN??BD
由正方形PQMN知PQ?PN,则AC?BD,即①正确; 由PQ??AC,PQ?平面PQMN,AC?平面PQMN, 得AC??平面PQMN,则②正确; 由PQ??AC,PQ??MN,得AC??MN, 所以
ACAD?, MNDNBDAD?, PNAN由正方形PQMN知PN?MN,但AN不一定与DN相等,
同理可证
则AC与BD不一定相等,即③不正确;
由PN??BD知?MPN为异面直线PM与BD所成的角,
由正方形PQMN知?MPN?45?,则④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主要是空间线线、线面的位置关系,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2.下列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①命题p:?x0?(1,??),
x0x?0,则?p:?x?(1,??),?0; x0?2x?2②p?q为真命题是p?q为真命题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若ac2?bc2,则a?b的逆命题为真命题; A.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三个命题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
B.2
C.1
D.0
,???,①中?p:?x??1②为真命题;
x?0或x?2,所以①为假命题; x?2③中逆命题为:若a?b,则ac2?bc2,若c为0,则③错误,即③为假命题.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属于基础题.
3.已知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0,则“q?1”是“a5?a3”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
2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a5?0,a3?0,若a5?a3,可得q?1,然后再根据充分条件和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由于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0, 所以a5?0,a3?0,
22若a5?a3,则a3q?a3,所以q?1,即q?1或q??1,
所以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n?的首项a1?0, 则“q?1”是“a5?a3”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相关性质和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x?y?1?0?4.已知?7x?y?7?0,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若“?(x,y),2x?y?a”为假命题,则实
?x?0,y?0?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5,??)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目标函数最大值,再根据特称命题和全称命题的真假关系得出“?(x,y),2x?y?a”为真命题,由恒等式的思想可得实数
B.[2,??)
C.[1,??)
D.[0,??)
a的取值范围.
【详解】
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含边界)所示,
令Z?2x?y得y??2x?Z,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得目标函数在点A处取得最大值,
?x?y?1?0?47?A联立直线方程?得点?,?,所以Z?2x?y的最大值为5, ?33??7x?y?7?0因为“?(x,y)?R,2x?y?a”为假命题,所以“?(x,y),2x?y?a”为真命题,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5?a,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值,以及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的关系和不等式的恒成立思想,属于中档题.
5.已知p,q是两个命题,那么“p?q是真命题”是“?p是假命题”的(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