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17)生态系统综合
一、单选题
1.(10分) 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B.恢复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 C.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积累
D.种群中各年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2.(10分) 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为全部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B.杂草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无需除杂草 C.一般农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低 D.除去农田中的害虫,有利于实现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3.(10分) 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1 / 13
A.在该河流的段上,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
细菌分解而被大量消耗
B.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相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 D. 繁殖
4.(10分) 以下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渠道都是食物链(网) B.倡导低碳生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 C.雄鸟的“求偶炫耀”是一种物理信息
D.某些动物身上的特殊颜色传递“警告”信息警示捕食者,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态
5.(10分) 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段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
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大量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 / 13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6.(10分)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B.使用粪便作肥料,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二、填空题
7.(10分) 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的体现。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一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溶氧量()进行测定,作为实验开始时的溶氧量。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
3 / 13
溶氧量()与白瓶溶氧量()。则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用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用进行估算。
3.据图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的特点。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
8.(10分) 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4.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m·d)],
4 / 13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