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注]
[清]屈大均
无风亦向朱栏舞,情为君王苦。乌江不渡为红颜,忍使香魂无主独东还。 春含古血看犹暖,巧作红深浅。花前休唱楚人歌,恐惹英雄又唤奈虞何。 注 虞美人:词牌名,初咏项羽宠姬;也是一种花名。 试从咏史的角度,简要概括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认为项羽当年不过江东的主要原因是君王不忍让虞姬香魂独留而东还。 情感:作者对项羽(虞姬与项羽的爱情)给予了充分的同情(答“叹惋、肯定”等也可),作者借此抒发了英雄无奈的感慨。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象征。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示例二:双关。“朱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的美丽容颜,它们都经受不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韩 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注 ①此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 发。张十二阁老使君:张贾,时任华州刺史,故称使君。②荆山:又名覆釜山,在潼关之东,距潼关西面的华山二百余里。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 表达了胜利后诗人的得意自豪之情。表达上的特点:①换用第二人称的语气,②直抒胸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②
①
13
喜见外弟
[注]
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 外弟:表弟。
“语罢暮天钟”一句描写了什么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诗表现了诗人与表弟久别重逢后交谈的情景。他们从白天一直谈到月落黄昏、寺院钟声响起的时候,表现出两人交谈时间之长。诗人明写他们交谈时间长,暗写他们相互倾诉的内容之丰富,交谈的气氛之热烈,从而表现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长。 9.(2010·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注]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答: 答案 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解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夺目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使用借代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达到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则强调了叶子繁密的长势。“何许花神来献瑞”,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的赞叹。“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赞叹。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及对春光的爱惜。“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以纯“真”写花的香,以美“妙”写花的质,真可谓玉质天香,它们怎能经受得住浊世间的狂风吹与烈日晒?“着意遮围”句承上启下,小心翼翼地为百花遮风挡雨,不使它受到伤害;要使百花常开不败,关键是“莫放春光造次归”,千万不要让春光随便地归去。词人显然沿袭《诗经》《楚辞》的传统,以香花喻君子,而摧残香花的“风”“日”则隐喻朝中奸佞的权臣,赋予该词以深刻的社会含义。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二首(其一)
陈师道
14
①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 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②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这首诗表现出作者哪些方面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①“恶风”“黄流”暗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职后的愤懑之情;②“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不尽”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解析 结合本诗的注解,诗歌的很多意象都有喻指。如在江上的“恶风”“浪”“黄流”,这些都是指作者在生活中遭受到的险恶与打击,表达出一种愤激之情;颈联中的“空荒”“待残更”表明作者的寂寞孤独;尾联中的“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表明诗人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②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