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祁丰学校 卡军设计
展状况,以后我们再来学习。
5.练习巩固:
材料阅读及自我测评 6.课后作业: 识记板书及配练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12课 《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
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
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在教师提问导读下,通过读书.思考.整理.质疑,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
对比教学法。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
2.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3.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
★本课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
难点 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29
肃南县祁丰学校 卡军设计
★教学方法
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对比教学法。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师: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1917年,俄国)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
(生回答后明确——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教师投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名称,让学生对照记忆。(引导学生用巧妙的方式记忆)
2.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
3.讲授新课
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板书)
师: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小修小补”的背景如何?“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阅读第一目,思考.整理赫鲁晓夫改革的有关内容,将整理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改革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与内容,改革的结果,对改革的评价。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阅读整理本目内容,分小组选代表将整理情况进行展示。 教师板书展示
在学生整理的基础上,教师投影赫鲁晓夫改革示意图,让学生与自己的整理内容进行对比,进一步修订整理记录。
教师讲解明确
在教师板书展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生明确:
30
肃南县祁丰学校 卡军设计
1.“小修小补”是对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高度概括。改革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是“小修小补”的做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仍然按照政治的手段搞经济,没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仍然奉行个人崇拜,民主与法制体制没有建立起来。
2.解释“苏东”的含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3.指导学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标准:是否符合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民意民望;是否造福民众,惠及国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等等。
材料拓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后的“材料阅读”,结合第一目内容思考:赫鲁晓夫的改革为什么要从农业开始?
在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提示:当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满足人民对于食品.工业对于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引言过渡
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纷纷照搬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虽然一度稳定了国家局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随着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日渐暴露,导致了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矛盾,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最典型的改革莫过于匈牙利改革。
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板书) 阅读指导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阅读本目内容,思考.归纳.整理相关问题。 1.投影《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图》,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2.“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指什么?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改革由谁领导?有何显著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最终结果怎样?
学生自主阅读整理
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在思考基础上,归纳.整理出以下要点:匈牙利改革的背景与目的.主要领导人.显著特点.取得的成效.最终结果。
31
肃南县祁丰学校 卡军设计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投影匈牙利改革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照教师整理的结构对自己的整理内容进行修缮补充。
联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结合第一.第二目内容进行发散性的联系.比较.拓展。
1.请结合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谈谈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学生思考.表达后教师点拨:如经济上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把国家的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
教师展示图片,使学生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 2.为什么苏联的改革成效不大而匈牙利的改革成效比较显著?
学生思考.表达后教师点拨:苏联——小修小补,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加强了个人崇拜和中央集权;匈牙利——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作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引言启下
除苏联和匈牙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外,东欧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但改革大都没有收到预期成效,反而引起了政治危机,使经济形势恶化。
师:最后一段小字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阅读后思考,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谈谈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在学生思考整理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表达看法,交流意见,存异求同,达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最后一段小字部分主要说明的问题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的改革都大面积地遭到了挫折,受挫原因主要是没有从本国国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与发展道路。
面对国际局势的纷纭变幻,如何根据国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根据本国国情(经济基础.资源状况.政治特点.国民生活水平等)进行改革,谋求发展;要根据经济规律办事,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把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基点。
材料拓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后“每课一得”材料,让学生了解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之路,探讨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一样先盛后衰的原因。
(教师在学生思考.发言基础上归纳: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在出现“布拉格之春”的良性
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