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题组训练过关
实验操作正误判断
1.(原创)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用有机溶剂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 ②中和滴定操作时,左手摇动锥形瓶,右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应注视滴定管中液面高度变化
③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溶于水后,并不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而是让其冷却至室温后才进行后续操作 ④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加入
⑤做Na的性质验证实验时,在较大的钠块上切下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后,将剩余部分放回原瓶中
A.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 D.①③⑤
【★解析★】选A。苯密度小于水,分液时待下层从下口流出后,有机层应从上口倒出,①错误;滴定操作时,右手摇动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颜色变化,②错误;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应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入容量瓶,③正确;蒸馏实验中,
可以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沸石,再重新加热蒸馏,④错误;用剩的钠不能丢弃,应放回原试剂瓶保存,⑤正确。 2.(2020·青岛模拟)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解析★】选C。A项除杂质时应长进短出;B项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因烧瓶中氯气的进气管过长,不利于气体的收集,出气管短易发生倒吸;D项易发生倒吸。 【归纳提升】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②是否符合反应物聚集状态 ③装置组装是否合理 ④能否完成实验目的 ⑤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装置的连接和实验操作顺序
3.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已知氢化钙极易与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解析★】(1)锌粒与盐酸的反应装置为H2的气体发生装置,产生的H2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应先通过NaOH溶液除去HCl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得干燥纯净的H2;将H2通过硬质玻璃管,与金属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最后应连接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制备H2,收集并检验,待装置中充满H2后点燃酒精灯开始反应;反应停止时应先停止加热,充分冷却后再停止通H2。 答案:(1)i→ef→dc→jk(或kj)→a (2) BADC
4.(2020·济南模拟)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设计实验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乙同学设计如下图装置。
实验前称量装置P(带两端开关K1和K2),记为m1 g。氧化铜装入P中,再次称量装置P,记为m2g。
(1)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i—d—________—c—e(填字母);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装置P恒重,记为m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1和K2 d.打开K1和K2 e.称量装置P的质量 f.冷却至室温 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装置中充满NH3 h.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i.检验装置气密性
(2)根据实验,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用含m1、m2、m3的代数式表示)。
(3)在本实验中,若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无影响”)。
【★解析★】(1)实验操作应为i.检验装置气密性——d.打开K1和K2——g.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装置中充满NH3——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f.冷却至室温—— h.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c.关闭K1和K2—— e.称量装置P的质量。(2)(m3-m1)为铜的质量,
(m2-m3)为氧的质量,二者比值等于铜与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可求。(3)若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则(m3-m1)偏大,即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1)g—a—b—f—h (2)【加固训练】
1.下列实验中,仪器的下端必须插入液面下的是 ①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②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③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 ④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的导管 ⑤制备硝基苯时水浴装置中的温度计 ⑥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 D.全部
【★解析★】选C。①为了防止气体逸出,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下端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①正确;②因活塞能控制与外界隔开,制备氯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不需插入液面下,故②错误;③为了防止空气中氧气氧化氢氧化亚铁,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下端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③正确; ④为了防止倒吸,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时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④错误;⑤因测量的是溶液的温度,制备硝基苯时水浴装置中的温度计下端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⑤正确; ⑥分馏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不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⑥错误。
( )
(3)偏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