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1 18:00: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节 集合

☆☆☆2017考纲考题考情☆☆☆

考纲要求 1.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理解并会求并集、交集、补集;能用(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1 / 1440

真题举例 2016,全国卷Ⅰ,1,5分(集合的交集) 合的并集) 合的交集) 合的交集) 合的交集) 命题角度 主要考查具定集合中元算,偶尔涉及系及新定义2016,全国卷Ⅱ,2,5分(集体集合(能确2015,全国卷Ⅱ,1,5分(集素)的基本运2014,全国卷Ⅰ,1,5分(集集合间的关2014,全国卷Ⅱ,1,5分(集问题。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微知识 小题练

自|主|排|查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1)集合的含义:研究对象叫做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中元素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属于,记为∈;②不属于,记为?。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

(4)常用数集的记号: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子集 基本关系 相等 空集 真子集 文字语言 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 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集合A,B的元素完全相同 符号语言 记法 A?B 或B?A x∈A?x∈B A?B,且?AB或 x0∈B,x0?A BA A?B,B?A A=B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x,x??,?任何集合A的子集 ?A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表示 运算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 记法 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属于集合A交集 且属于集合{∈A,且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属于集合A并集 或属于集合{∈A,或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全集U中不补集 属于集合A{∈U,x?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微点提醒

1.认清集合元素的属性(是点集、数集或其他情形)和化简集合是正确求解集合问题的两个先决条件。

4 / 1440

x∈B} A∩B x∈B} A∪B ? A}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易忘空集的特殊性,在写集合的子集时不要忘了空集和它本身。 3.运用数轴图示法易忽视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

4.在解决含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注意检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解题错误。

5.记住以下结论

(1)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其子集的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

(2)A∪B=A?B?A;A∩B=A?A?B。

小|题|快|练

一 、走进教材

1.(必修1P12B组T4改编)满足{0,1}?A{0,1,2,3}的集合A的个数为( )

A.1 C.3

B.2 D.4

【解析】 由题意得A可为{0,1},{0,1,2},{0,1,3}。故选C。

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答案】 C

2.(必修1P12B组T1改编)已知集合A={0,1,2},集合B满足A∪B={0,1,2},则集合B有个。

【解析】 由题意知B?A,则集合B有8个。 【答案】 8 二、双基查验

1.已知集合M={-1,0,1},N={0,1,2},则M∪N=( ) A.{-1,0,1} C.{-1,0,2}

B.{-1,0,1,2} D.{0,1}

【解析】 M∪N表示属于M或属于N的元素构成的集合,故M∪N={-1,0,1,2}。故选B。

【答案】 B

2.设集合M={≥0,x∈R},N={2<1,x∈R},则M∩N=( ) A.[0,1]

B.[0,1)

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C.(0,1] D.(0,1)

【解析】 ∵x2<1,∴-1

∴M∩N={0≤x<1}。故选B。 【答案】 B

3.设全集U={x∈≥2},集合A={x∈2≥5},则?=( ) A.? C.{5}

B.{2} D.{2,5}

【解析】 由题意知U={x∈≥2},A={x∈≥},所以?={x∈2≤x<}={2}。故选B。

【答案】 B

4.已知集合A={3≤x<7},B={2

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R(A∪B)={≤2或x≥10}。 【答案】 {≤2或x≥10}

5.已知集合A={(x,y),y∈R,且x2+y2=1},B={(x,y),y∈R,且y=x},则A∩B的元素个数为。

【解析】 集合A表示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集合B表示直线y=x,易知直线y=x和圆x2+y2=1相交,且有2个交点,故A∩B中有2个元素。

【答案】 2

微考点 大课堂

考点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典例1】 (1)已知集合A={0,1,2},则集合B={x-∈A,y∈A}中元素的个数是( )

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A.1 C.5

B.3 D.9

(2)已知集合A={m+2,2m2+m},若3∈A,则m的值为. 【解析】 (1)当x=0,y=0时,x-y=0;当x=0,y=1时,x-y=-1;

当x=0,y=2时,x-y=-2;当x=1,y=0时,x-y=1; 当x=1,y=1时,x-y=0;当x=1,y=2时,x-y=-1; 当x=2,y=0时,x-y=2;当x=2,y=1时,x-y=1; 当x=2,y=2时,x-y=0。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B中元素有0,-1,-2,1,2,共5个。故选C。

(2)由题意得m+2=3或2m2+m=3,则m=1或m=-,当m=1时,m+2=3且2m2+m=3,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不满足题意;当m

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时,m+2=,而2m2+m=3,故m=-。

【答案】 (1)C (2)-

反思归纳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首先要搞清楚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白集合的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常常容易忽略,求解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常用于解决集合问题。

【变式训练】 (1)已知集合A={2-2x+a>0},且1?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0] C.[1,+∞)

B.(-∞,1] D.[0,+∞)

(2)已知集合A={x2+x,4x},若0∈A,则x=。

【解析】 (1)若1∈A,则1-2+a>0,解得a>1。因为1?A,所以a≤1。故选B。

10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由题意,得错误!或错误! 解得x=-1。

【答案】 (1)B (2)-1

考点二 集合的基本关系…………母题发展 【典例2】 (1)已知集合A={2-2x-3≤0,x∈N*},则集合A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7 C.15

B.8 D.16

(2)(2017·襄阳模拟)已知集合A={-2≤x≤7},B={+1

【解析】 (1)A={-1≤x≤3,x∈N*}={1,2,3},其真子集有:?,{1},{2},{3},{1,2},{1,3},{2,3},共7个。

或因为集合A中有3个元素,所以其真子集的个数为23-1=7(个)。

1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故选A。

(2)当B=?时,满足B?A,此时有m+1≥2m-1,即m≤2, 当B≠?时,要使B?A,则有

错误!

解得2

综上可得m≤4。

【答案】 (1)A (2)(-∞,4]

【母题变式】 本典例(2)中,是否存在实数m,使A?B?若存在,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由A?B,得错误!即错误!

不等式组无解,故不存在实数m,使A?B。 【答案】 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反思归纳 根据集合的关系求参数的关键点及注意点

1.根据两集合的关系求参数,其关键是将两集合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

1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要合理利用数轴、图帮助分析,而且常要对参数进行讨论。

2.注意点:注意区间端点的取舍。

提醒:解决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时,要注意空集的情况。

【拓展变式】 (1)(2016·辽宁师大附中测试)已知集合A={0,1},B={?A},则下列集合A与B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B C.BA

B.AB D.A∈B

(2)(2016·银川二中考试)已知集合A={=(x-x2)},B={2-<0,c>0},若A?B,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 )

A.(0,1] C.(0,1)

B.[1,+∞) D.(1,+∞)

【解析】 (1)因为x?A,所以B={?,{0},{1},{0,1}},则集合A={0,1}是集合B中的元素,所以A∈B。故选D。

1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解法一:由题意知,A={=(x-x2)}={-x2>0}=(0,1),B={2-<0,c>0}=(0,c)。

由A?B,画出数轴,如图所示,得c≥1。故选B。

解法二:因为A={=(x-x2)}={-x2>0}=(0,1),取c=1,则B=(0,1),所以A?B成立,可排除C,D;取c=2,则B=(0,2),所以A?B成立,可排除A。故选B。

【答案】 (1)D (2)B

考点三 集合的运算…………多维探究 角度一:两个集合的交集、并集、补集运算

【典例3】 (1)(2016·全国卷Ⅱ)已知集合A={1,2,3},B={(x+1)(x-2)<0,x∈Z},则A∪B=( )

A.{1} C.{0,1,2,3}

B.{1,2} D.{-1,0,1,2,3}

1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2016·天津高考)已知集合A={1,2,3,4},B={=3x-2,x∈A},则A∩B=( )

A.{1} C.{1,3}

B.{4} D.{1,4}

(3)设全集U=R,集合A={x≥2},B={=(x2+1)},则(?)∩B=( ) A.{≤-1或x≥0} B.{(x,y)≤-1,y≥0} C.{≥0} D.{>-1}

【解析】 (1)由已知可得B={(x+1)(x-2)<0,x∈Z}={-1

(2)由题意得,B={1,4,7,10},所以A∩B={1,4}。故选D。 (3)∵全集U=R, 集合A=错误!={≤-1},

1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1},

∵B={=(x2+1)}={≥0}, ∴(?)∩B={≥0}。故选C。 【答案】 (1)C (2)D (3)C 角度二:根据集合运算结果求参数

【典例4】 (1)已知集合A={1,3,},B={1,m},A∪B=A,则m等于( )

A.0或 C.1或

B.0或3 D.1或3

(2)集合M={-1≤x<2},N={

A.-1≤a<2 C.a≥-1

B.a≤2 D.a>-1

【解析】 (1)由A∪B=A得B?A,有m∈A,所以有m=或m=3,

1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即m=3或m=1或m=0,又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m≠1。故选B。

(2)∵M={-1≤x<2},N={-1即可。故选D。

【答案】 (1)B (2)D 角度三:抽象的集合运算

【典例5】 设U为全集,A,B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使得A?C,B??”是“A∩B=?”的( )

A.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解析】 由图可知,若“存在集合C,使得A?C,B??”,则一

1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定有“A∩B=?”;反过来,若“A∩B=?”,则一定能找到集合C,使A?C且B??。故选C。

【答案】 C

反思归纳 集合的基本运算的关注点

1.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前提。

2.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简单明了,易于解决。

3.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图。

1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4.根据集合运算结果求参数,先把符号语言译成文字语言,然后应用数形结合求解。

微考场 新提升

1.(2016·四川高考)设集合A={-2≤x≤2},Z为整数集,则集合A∩Z中元素的个数是( )

A.3 C.5

B.4 D.6

解析 由集合A={-2≤x≤2},易知A∩Z={-2,-1,0,1,2}。故选C。

答案 C

2.(2016·全国卷Ⅰ)设集合A={2-4x+3<0},B={2x-3>0},则A∩B=( )

1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解析 由题意得,A={1}, 则A∩B=。故选D。 答案 D

3.设全集U是自然数集N,集合A={2>4,x∈N},B={0,2,3},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2,x∈N} C.{0,2}

B.{≤2,x∈N} D.{1,2}

解析 由题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B∩(?),?={2≤4,x∈N}={-2≤x≤2,x∈N}={0,1,2},∵B={0,2,3},∴B∩(?)={0,2}。故选C。

答案 C

20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4.(2016·辽宁五校联考)已知集合M,N,P为全集U的子集,且满足M?P?N,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C.(?)∩M=?

B.??? D.(?)∩N=?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画出韦恩图结合各选项知,只有D不正确。故选D。

答案 D

5.当两个集合有公共元素,且互不为对方的子集时,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交”。对于集合M={2-1=0,a>0},N={-,,1},若M与N“相交”,则a=。

解析 M=,由=,得a=4;由=1,得a=1。

当a=4时,M={-,},此时M?N,不合题意;当a=1时,M={-1,1},满足题意。

2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答案 1

微专题 巧突破

集合中新情境型问题

与集合有关的新概念问题属于信息迁移类问题,它是化归思想的具体运用,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通过给出的新的数学概念或新的运算法则,在新的情境下完成某种推理证明,或在新的运算法则下进行运算。常见的有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运算和新法则等类型。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问题中的新概念、新公式、新运算、新法则等的含义,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条件,设法进行套用。

1.定义新概念、新公式

【典例1】 设A是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对于k∈A,如果k-1?A且k+1?A,那么k是A的一个“单一元”,给定S={1,2,3,4,5,6,7,8},由S的3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单一元”的集合共有个。

2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解析】 符合题意的集合为{1,2,3},{2,3,4},{3,4,5},{4,5,6},{5,6,7},{6,7,8},共6个。

【答案】 6

【变式训练1】 若x∈A,则∈A,就称A是伙伴关系集合,集合M={-1,0,,2,3}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的个数是( )

A.1 C.7

B.3 D.31

【解析】 具有伙伴关系的元素组是-1,,2,所以具有伙伴关系的集合有3个:{-1},,。故选B。

【答案】 B

2.定义新运算、新法则

【典例2】 设A,B是有限集,定义d(A,B)=(A∪B)-(A∩B),其中(A)表示有限集A中的元素个数。

命题①:对任意有限集A,B,“A≠B”是“d(A,B)>0”的充分必

2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要条件;

命题②:对任意有限集A,B,C,d(A,C)≤d(A,B)+d(B,C), A.命题①和命题②都成立 B.命题①和命题②都不成立 C.命题①成立,命题②不成立 D.命题①不成立,命题②成立

【解析】 命题①显然正确,通过如图韦恩图亦可知d(A,C)表示的区域不大于d(A,B)+d(B,C)的区域,故命题②也正确,故选A。

【答案】 A

【变式训练2】 定义集合的差集运算为A-B={∈A且x?B},若A={=-1|-+1|,x∈R},B={=-,x∈R},则A-B=。

【解析】 先求出集合A,B,再利用差集的定义求A-B。 依题意知,y=-1|-+1|=错误!

2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可知-2≤y≤2,所以A=[-2,2]。易知y=-=在(1,+∞)上单调递减,则0<-≤,即0

于是A-B=[-2,0]∪(,2]。 【答案】 [-2,0]∪(,2]

第二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17考纲考题考情☆☆☆

考纲要求 真题举例 命题角度 2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016,北京卷,1.分析四种命题的2.了解“若p,则q”4,5分(充要条件相互关系;由原命题形式的命题的逆命的判断) 写另一种命题; 题、否命题与逆否命2016,天津卷,2.判定指定条件之题,会分析四种命题5,5分(充要条件间的关系;探求某结的相互关系; 的判断) 论成立的充要条件、3.理解充分条件、必2014,全国卷Ⅰ,充分不必要条件或要条件与充要条件9,5分(逻辑推理必要不充分条件;与的含义。

判断) 命题真假性结合。 2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微知识 小题练

自|主|排|查

1.命题 (1)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27 / 1440

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是q的充要条件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8 / 1440

p?q且 且q?p p?q 且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微点提醒

1.“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否命题是既否定命题的条件,又否定命题的结论,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2.由于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因而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3.“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为“p?q且”;“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即为“q?p且”。

小|题|快|练

一 、走进教材

1.(选修1-1P10练习T3(2)改编)“(x+1)(y-2)=0”是“x=-1且y=2”的条件。

【解析】 因为(x+1)(y-2)=0, 所以x=-1或y=2,

所以(x+1)(y-2)=0x=-1且y=2,

2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x=-1且y=2?(x+1)(y-2)=0, 所以是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案】 必要不充分

2.(选修1-1P8习题1.1A组T2(1)改编)“若a,b都是偶数,则必是偶数“的逆否命题为。

【解析】 “a,b都是偶数”的否定为“a,b不都是偶数”,“是偶数”的否定为“不是偶数”,故其逆否命题为“若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

【答案】 若不是偶数,则a,b不都是偶数 二、双基查验

1.(2016·天津高考)设x>0,y∈R,则“x>y”是“x>”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0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解析】 由x>y推不出x>,由x>能推出x>y,所以“x>y”是“x>”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C。

【答案】 C

2.命题“若α=,则α=1”的逆否命题是( ) A.若α≠,则α≠1 C.若α≠1,则α≠

B.若α=,则α≠1 D.若α≠1,则α=

【解析】 以否定的结论作条件、否定的条件作结论得出的命题为逆否命题,即“若α=,则α=1”的逆否命题是“若α≠1,则α≠”。故选C。

【答案】 C

3.设集合A,B,则“A?B”是“A∩B=A”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3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A?B,得A∩B=A;反过来,由A∩B=A,且(A∩B)?B,得A?B,因此,“A?B”是“A∩B=A”成立的充要条件。故选C。

【答案】 C

4.“在△中,若∠C=90°,则∠A,∠B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 【解析】 原命题的条件:在△中,∠C=90°。 结论:∠A,∠B都是锐角。否命题是否定条件和结论。 即“在△中,若∠C≠90°,则∠A,∠B不都是锐角”。 【答案】 在△中,若∠C≠90°,则∠A,∠B不都是锐角 5.若“x2>1”是“x1得x>1或x<-1。 由题意知{

{>1或x<-1},结合数轴可知,a≤-1,从而a的

3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最大值为-1。

【答案】 -1

微考点 大课堂

考点一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典例1】 (1)命题“若x,y都是偶数,则x+y也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

A.若x+y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 B.若x+y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 C.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不都是偶数 D.若x+y不是偶数,则x与y都不是偶数

(2)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1|=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A.真,假,真 B.假,假,真

3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C.真,真,假 D.假,假,假

【解析】 (1)由于“x,y都是偶数”的否定是“x,y不都是偶数”,“x+y是偶数”的否定是“x+y不是偶数”,故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为“若x+y不是偶数,则x,y不都是偶数”。故选C。

(2)先证原命题为真:当z1,z2互为共轭复数时,设z1=a+(a,b∈R),则z2=a-,则1|=2|=,∴原命题为真,故其逆否命题为真;再证其逆命题为假:取z1=1,z2=i,满足1|=2|,但是z1,z2不互为共轭复数,∴其逆命题为假,故其否命题也为假。故选B。

【答案】 (1)C (2)B 反思归纳

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 (1)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 (2)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

3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

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变式训练】 (1)命题“若α=,则α=”的逆命题是( ) A.若α=,则α≠ B.若α≠,则α≠ C.若α=,则α= D.若α≠,则α≠

(2)已知命题α:如果x<3,那么x<5;命题β:如果x≥3,那么x≥5;命题γ:如果x≥5,那么x≥3。关于这三个命题之间的关系,下列三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命题α是命题β的否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β的逆命题; ②命题α是命题β的逆命题,且命题γ是命题β的否命题;

3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③命题β是命题α的否命题,且命题γ 是命题α的逆否命题。 A.①③ C.②③

B.② D.①②③

【解析】 (1)命题“若α=,则α=”的逆命题是“若α=,则α=”。故选C。

(2)命题的四种形式,逆命题是把原命题中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否命题是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加以否定,逆否命题是把原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先都否定,然后交换条件与结论所得,因此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故选A。

【答案】 (1)C (2)A

考点二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多维探究 角度一:用定义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典例2】 (2016·北京高考)设a,b是向量,则“=”是“+=-”

3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取a=-b≠0,则=≠0,+=|0|=0,-=|2≠0,所以+≠-,故由=推不出+=-。由+=-,得+2=-2,整理得a·b=0,所以a⊥b,不一定能得出=,故由+=-推不出=。故“=”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

【答案】 D

角度二:用集合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典例3】 设p:11,则p是q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0}可知:由p能推出q,

【解析】 由2x>20?x>0,且{1

3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但由q不能得出p,所以p是q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答案】 A

角度三:用等价转化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典例4】 (2017·锦州模拟)给定两个命题p,q。若綈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则p是綈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因为綈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q?綈p但綈,其逆否命题为p?綈q但綈,所以p是綈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答案】 A

反思归纳 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根据p

p进行判断。

2.集合法:根据成立对应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 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

3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如“≠1”是“x≠1或y≠1”的何种条件,即可转化为判断“1且1”是“1”的何种条件。 考点三 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母题发散 【典例5】 (1)(2016·南昌模拟)已知条件p:-4|≤6;条件q:(x-1)2-m2≤0(m>0),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21,+∞) C.[19,+∞)

B.[9,+∞) D.(0,+∞)

(2)已知P={2-8x-20≤0},非空集合S={1-m≤x≤1+m}。若x∈P是x∈S的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 (1)条件p:-2≤x≤10,条件q:1-m≤x≤m+1,又因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有错误!解得m≥9。故选B。

(2)由x2-8x-20≤0得-2≤x≤10, ∴P={-2≤x≤10},

3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由x∈P是x∈S的必要条件,知S?P。 则错误!∴0≤m≤3。

所以当0≤m≤3时,x∈P是x∈S的必要条件,即所求m的取值范围是[0,3]。

【答案】 (1)B (2)[0,3]

【母题变式】 1.本典例(2)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

【解析】 若x∈P是x∈S的充要条件,则P=S, ∴错误!∴错误!

即不存在实数m,使x∈P是x∈S的充要条件。 【答案】 不存在

2.本典例(2)条件不变,若綈P是綈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40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解析】 由例题知P={-2≤x≤10}, ∵綈P是綈S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S且。

∴[-2,10][1-m,1+m]。 ∴错误!或错误!

∴m≥9,即m的取值范围是[9,+∞)。 【答案】 [9,+∞)

反思归纳 由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求参数。解决此类问题常将充分、必要条件问题转化为集合间的子集关系求解。但是,在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验证,不等式中的等号是否能够取得,决定着端点的取值。

微考场 新提升 1.命题“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2=”的逆否命题是( ) A.“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2≠”

4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B.“若a,b,c不成等比数列,则b2≠” C.“若b2=,则a,b,c成等比数列” D.“若b2≠,则a,b,c不成等比数列”

解析 根据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关系,易得命题“若a,b,c成等比数列,则b2=”的逆否命题是“若b2≠,则a,b,c不成等比数列”。故选D。

答案 D

2.已知向量a=(α,α),b=(β,β),且a与b的夹角为θ,则“-=1”是“θ=6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由条件可知==1,若-=1,则(a-b)2=1,即a2+b2-2a·b

4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1,所以1+1-2θ=1,即θ=,故θ=60°。同理,若θ=60°,则-=1也成立。故“-=1”是“θ=60°”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

答案 C

3.设m,n为正实数,则“m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解法一:m,n为正实数是此题的大前提条件,所以可得m2

故“m

解法二:构造函数f(x)=x2-(x>0),易知f(x)=x2-(x>0)是单调递增函数,任取m,n>0,当m

4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时,易得m

答案 C

4.已知在实数a,b满足某一前提条件时,命题“若a>b,则<”及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都是假命题,则实数a,b应满足的前提条件是。

解析 显然≠0,当>0时,b,则必有a>0>b,故>0>,所以原命题是假命题;若<,则必有<0<,故a<0

答案 <0

5.若xm+1是x2-2x-3>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由已知易得{2-2x-3>0}{m+1},又{2-2x-

4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3>0}={<-1或x>3},

∴错误!或错误!∴0≤m≤2。 答案 [0,2]

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2017考纲考题考情☆☆☆

考纲要求 真题举例 命题角度 4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1.了解逻辑联结2016,浙江卷,4,5分(含有一个量1.含有逻辑联结词词命题的否定) 词的命题的真假2.判断全称命真假;全称命题、定;已知全称(特参数取值范围。 “或”“且”2015,全国卷Ⅰ,3,5分(含有一个判断; “非”的含义; 量词命题的否定) 与存在量词的的应用) 意义; 3.能正确地对含联结词) 命题进行否定。 联结词)

微知识 小题练 自|主|排|查

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46 / 1440

2.理解全称量词2015,山东卷,12,5分(全称量词题、特称命题的2014,辽宁卷,5,5分(简单的逻辑特称命题的否有一个量词的2014,重庆卷,6,5分(简单的逻辑称)命题真假,求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1)命题中的且、或、非叫做逻辑联结词。 (2)命题p∧q、p∨q、綈p的真假判定

p 真 真 假 假

2.量词及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1)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①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一个,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用符号“?”表示。

②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M,p(x)。

47 / 1440

q 真 假 真 假 p∧q 真 假 假 假 p∨q 真 真 真 假 綈p 假 假 真 真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③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M中元素x0,使p(x0)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0∈M,p(x0)。

(2)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命题 ?x∈M,p(x) ?x0∈M,p(x0) 微点提醒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可以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求解“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

2.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真假判断口诀:p∨q见真即真,p∧q见假即假,p与綈p真假相反。

3.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全称命题)。其真假性与原命题相反。要写一个命题的否定,需先分清其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

48 / 1440

命题的否定 ?x0∈M,綈p(x0) ?x∈M,綈p(x)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对照否定结构去写,否定的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

小|题|快|练

一 、走进教材

1.(选修1-1P26A组T3改编)命题?x∈R,x2+x≥0的否定是( ) A.?x0∈R,+x0≤0 B.?x0∈R,+x0<0 C.?x∈R,x2+x≤0 D.?x∈R,x2+x<0

【解析】 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知命题B正确。故选B。 【答案】 B

2.(选修1-1P18A组T1(3)改编)已知p:2是偶数,q:2是质数,则命题綈p,綈q,p∨q,p∧q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1 C.3

B.2 D.4

4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解析】 p和q显然都是真命题,所以綈p,綈q都是假命题,p∨q,p∧q都是真命题。故选B。

【答案】 B 二、双基查验

1.已知命题p:?x>0,总有(x+1)>1,则綈p为( ) A.?x0≤0,使得(x0+1)0≤1 B.?x0>0,使得(x0+1)0≤1 C.?x>0,总有(x+1)≤1 D.?x≤0,总有(x+1)≤1

【解析】 全称命题的否定规律是“改变量词、否定结论”,“?x>0,总有(x+1)>1”的否定是“?x0>0,使得(x0+1)0≤1。”故选B。

【答案】 B

2.命题“?x∈R,x2≠x”的否定是( )

50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A.?x?R,x2≠x C.?x0?R,≠x

B.?x∈R,x2=x D.?x0∈R,=x0

【解析】 全称命题“?x∈R,x2≠x”的否定为特称命题,“?x0

∈R,=x0”。故选D。

【答案】 D

3.已知命题p:对任意x∈R,总有2x>0;q:“x>1”是“x>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q C.綈p∧q

B.綈p∧綈q D.p∧綈q

【解析】 因为指数函数的值域为(0,+∞),所以对任意x∈R,y=2x>0恒成立,故p为真命题;因为当x>1时,x>2不一定成立,反之当x>2时,一定有x>1成立,故“x>1”是“x>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q为假命题,则p∧q,綈p为假命题,綈q为真命题,綈p∧綈q,綈p∧q为假

5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命题,p∧綈q为真命题。故选D。

【答案】 D

4.命题“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都相似”的否定为 。

【答案】 存在两个等边三角形,它们不相似

5.命题“存在实数x0,y0,使得x0+y0>1”,用符号表示为;此命题的否定是(用符号表示),是(填“真”或“假”)命题。

【答案】 ?x0,y0∈R,x0+y0>1 ?x,y∈R,x+y≤1 假

微考点 大课堂

考点一 【典例1】 (1)已知命题p:若x>y,则-x<-y;命题q:若x>y,则x2>y2。在命题:①p∧q;②p∨q;③p∧(綈q);④(綈p)∨q中,真命

52 / 1440

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的真假判断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题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若命题“p∧q”为假命题,且“綈p”为假命题,则( ) A.“p或q”为假 C.q真

B.q假 D.p假

【解析】 (1)由不等式的性质,得p真,q假。由“或、且、非”的真假判断得到①假,②真,③真,④假。故选C。

(2)由“綈p”为假,知“p”为真,又“p∧q”为假命题,从而q为假命题。故选B。

【答案】 (1)C (2)B 错误!

【变式训练】 已知命题p:函数y=2-(a>0且a≠1)恒过(1,2)

53 / 1440

+1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点;命题q:若函数f(x-1)为偶函数,则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p∨q C.(綈p)∧q

B.p∧q D.p∨(綈q)

【解析】 函数y=2-+1恒过定点(-1,1),故命题p是假命题,綈p是真命题;函数f(x)的图象是由函数f(x-1)的图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所以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因此q为假命题,綈q为真命题,从而p∨(綈q)为真命题。故选D。

【答案】 D

考点二 角度一: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真假判断 【典例2】 (1)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54 / 1440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多维探究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A.?x∈R,2x-1>0 B.?x∈N*,(x-1)2>0 C.?x0∈R,0<1 D.?x0∈R,0=2

(2)已知命题p:?x>0,x+≥4;命题q:?x0∈(0,+∞),2x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是假命题 B.q是真命题 C.p∧(綈q)是真命题 D.(綈p)∧q是真命题

【解析】 (1)因为2x-1>0,对?x∈R恒成立,所以A是真命题;当x=1时,(x-1)2=0,所以B是假命题;存在0

(2)当x>0时,x+≥2 =4,p是真命题;当x>0时,2x>1,q是假命题,所以p∧(綈q)是真命题,(綈p)∧q是假命题。故选C。

5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答案】 (1)B (2)C

角度二: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

【典例3】 (1)设命题p:?n∈N,n2>2n,则綈p为( ) A.?n∈N,n2>2n B.?n∈N,n2≤2n C.?n∈N,n2≤2n D.?n∈N,n2=2n

(2)(2016·大连模拟)命题“对任意x∈R,都有x2≥2”的否定为( A.对任意x∈R,都有x2<2 B.不存在x∈R,都有x2<2 C.存在x0∈R,使得≥2 D.存在x0∈R,使得<2

【解析】 (1)因为“?x0∈M,p(x0)”的否定是“?x∈M,綈p(x)”所以命题“?n∈N,n2>2n”的否定是“?n∈N,n2≤2n”。故选C。

56 / 1440

)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按照“任意”改“存在”,结论变否定的模式,应该为存在x0∈R,使得<2。故选D。

【答案】 (1)C (2)D 反思归纳 1.判定全称命题“

x∈(x)”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中的

每一个元素x,证明p(x)成立;要判断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集合内至少找到一个0,使p(x0)成立。

2.对全(特)称命题进行否定的方法

(1)找到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先加上量词,再改变量词。

(2)对原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

【变式训练】 (1)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x∈R,使得+= B.?x∈(0,+∞),>x+1

5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C.?x∈(-∞,0),2x<3x D.?x∈(0,π),>

(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其真假:

①p:不论m取何实数值,方程x2+-1=0必有实数根; ②p: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 ③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④p:?x∈N,x2-2x+1≤0。

【解析】 (1)因为+=≤<,故A错误;当x<0时,y=2x的图象在y=3x的图象上方,故C错误;因为x∈时有<,故D错误。故选B。

(2)①綈p:存在一个实数m0,使方程x2+m0x-1=0没有实数根。因为该方程的判别式Δ=+4>0恒成立,故綈p为假命题。

②綈p: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不全相等。显然綈p为假命题。 ③綈p:有的菱形的对角线不垂直。显然綈p为假命题。 ④綈p:?x∈N,x2-2x+1>0。

显然当x=1时,x2-2x+1>0不成立,故綈p是假命题。

5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答案】 (1)B (2)见解析

考点三 由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范围……母题发散 【典例4】 已知p:?x∈R,2+1≤0,q:?x∈R,x2++1>0,若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m≥2

C.m≤-2或m≥2

B.m≤-2 D.-2≤m≤2

【解析】 依题意知p,q均为假命题,当p是假命题时,綈p为真,则有2+1>0恒成立,则有m≥0;

当q是真命题时,则有Δ=m2-4<0,-2

错误!

,即m≥2。故选A。

【答案】 A

【母题变式】 1.本典例条件不变,若p∧q为真,则实数m的取值

5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范围为。

【解析】 依题意,当p是真命题时,有m<0; 当q是真命题时,有-2

2.本典例条件不变,若p∧q为假,p∨q为真,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 若p∧q为假,p∨q为真,则p、q一真一假。 当p真q假时错误!∴m≤-2; 当p假q真时错误!∴0≤m<2。

∴m的取值范围是(-∞,-2]∪[0,2)。 【答案】 (-∞,-2]∪[0,2)

3.本典例中的条件q变为?x∈R,x2++1<0,其他不变,则实数m

60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 依题意,当q是真命题时,Δ=m2-4>0, ∴m>2或m<-2。 由错误!得0≤m≤2, ∴m的取值范围是[0,2]。 【答案】 [0,2]

反思归纳 根据命题真假求参数的步骤

1.先根据题目条件,推出每一个命题的真假(有时不一定只有一种情况);

2.然后再求出每个命题是真命题时参数的取值范围; 3.最后根据每个命题的真假情况,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微考场 新提升

6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1.命题“?n∈N*,f(n)∈N*且f(n)≤n”的否定形式是( ) A.?n∈N*,f(n)?N*且f(n)>n B.?n∈N*,f(n)?N*或f(n)>n C.?n0∈N*,f(n0)?N*且f(n0)>n0 D.?n0∈N*,f(n0)?N*或f(n0)>n0

解析 全称命题的否定为特称命题,因此命题“?n∈N*,f(n)∈N*

且f(n)≤n”的否定形式是“?n0∈N*,f(n0)?N*或f(n0)>n0”。故选D。

答案 D

2.(2016·浙江高考)命题“?x∈R,?n∈N*,使得n≥x2”的否定形式是( )

A.?x∈R,?n∈N*,使得n

6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解析 根据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形式可知,选D。 答案 D

3.(2016·洛阳模拟)已知命题p:?x0∈R,使0=;命题q:?x∈R,都有x2+x+1>0,给出下列结论:①命题“p∧q”是真命题;②命题“p∧(綈q)”是假命题;③命题“(綈p)∨q”是真命题;④命题“(綈p)∨(綈q)”是假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②③ C.③④

B.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1,∴命题p是假命题。 又x2+x+1=2+≥>0,

∴命题q是真命题,由命题真假的真值表可以判断②③正确,故选A。 答案 A

4.命题“?x∈R,2x2-3+9<0”为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 因题中的命题为假命题,则它的否定“?x∈R,2x2-3+

6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9≥0”为真命题,也就是常见的“恒成立”问题,因此只需Δ=9a2-4×2×9≤0,即-2≤a≤2。

答案 [-2,2]

5.(2017·包头模拟)已知命题p:?a∈R,曲线x2+=1为双曲线;命题q:x2-7x+12<0的解集是{3

①命题“p∧q”是真命题; ②命题“p∧綈q”是假命题; ③命题“綈p∨q”是真命题; ④命题“綈p∨綈q”是假命题。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解析 因为命题p和命题q都是真命题,所以命题“p∧q”是真命题,命题“p∧綈q”是假命题,命题“綈p∨q”是真命题,命题“綈p∨綈q”是假命题。

答案 ①②③④

第二章 函数、导数及其应用

6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 ☆☆☆2017考纲考题考情☆☆☆

考纲要求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2016,全国卷Ⅱ,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10,5分(函数的定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义域、值域) 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2015,全国卷Ⅱ,(如图象法、列表法、解析5,5分(分段函数) 法)表示函数; 能简单应用。

微知识 小题练

65 / 1440

真题举例 命题角度 1.以考查函数的三要素和表示法为主,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也是考查的热点; 2.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要求相对较低,但内容很重要,特别是函数的解析式,对研究函数的性质、应用有很重要的作用。 2014,全国卷Ⅱ,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15,5分(分段函数)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自|主|排|查

1.函数与映射的概念

函数 建立在两个非空数集A到B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定义 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 记法 y=f(x),x∈A 映射 建立在两个非空集合A到B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f:A→B 2.函数的三要素

函数由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三个要素构成,对函数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定义域,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A}叫做值域。

3.函数的表示法

6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4.分段函数

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定义域内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通常叫做分段函数。分段函数虽然由几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微点提醒

1.由于映射中的两个集合是非空集合,函数中的两个集合是非空数集。所以函数是特殊的映射。

2.判断两个函数是不是相等函数,关键是看定义域和对应关系是否相同。

3.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依据自变量所属的区间,选择相应的对应关系求解。当自变量不确定时,需分类讨论。

4.判断函数图象的常用结论:与x轴垂直的直线和一个函数的图象至多有1个交点。

小|题|快|练

6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一 、走进教材

1.(必修1P17例1(1)改编)函数f(x)=+的定义域为( ) A.[0,2)

C.[0,2)∪(2,+∞)

B.(2,+∞)

D.(-∞,2)∪(2,+∞)

【解析】 由题意得错误!解得x≥0且x≠2。故选C。 【答案】 C

2.(必修1P23练习T2改编)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M={-2≤x≤2},值域为N={0≤y≤2},则函数y=f(x)的图象可能是( )

【解析】 A中函数定义域不是[-2,2],C中图象不表示函数,D中函数值域不是[0,2]。故选B。

6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答案】 B 二、双基查验

1.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f(x)=,g(x)= B.f(x)=2,g(x)=2 C.f(x)=,g(x)=x+1 D.f(x)=·,g(x)=

【解析】 A中,g(x)==,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法则相同,是同一函数;B中,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故不表示同一函数;C中,f(x)==x+1(x≠1)与g(x)=x+1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同,故不表示同一函数;D中,f(x)的定义域为[1,+∞),g(x)的定义域为(-∞,-1]∪[1,+∞),所以不是同一函数。故选A。

【答案】 A

6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2016·全国卷Ⅱ)下列函数中,其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与函数y=10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的是( )

A.y=x C.y=2x

B.y= D.y=

【解析】 通性通法 函数y=10的定义域为(0,+∞),又当x>0时,y=10=x,故函数的值域为(0,+∞)。只有D选项符合。故选D。

光速解法 易知函数y=10中x>0,排除选项A、C;又10必为正值,排除选项B。故选D。

【答案】 D

3.(2016·重庆模拟)设函数f(x)满足f(x+2)=2f(x)+x,且当0≤x<2时,f(x)=[x],[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则f(5.5)=( )

A.8.5 C.12.5

B.10.5 D.14.5

70 / 1440

【解析】 由题意f(x+2)=2f(x)+x,得f(5.5)=2f(3.5)+3.5=2(2f(1.5)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1.5)+3.5=4f(1.5)+6.5=4×1+6.5=10.5。故选B。

【答案】 B

4.(2016·江苏高考)函数y=的定义域是。

【解析】 要使函数y=有意义,则3-2x-x2≥0,解得-3≤x≤1,则函数y=的定义域是[-3,1]。

【答案】 [-3,1]

5.设f(x)=错误!若f(2)=4,则a的取值范围为。

【解析】 因为f(2)=4,所以2∈[a,+∞),所以a≤2,则a的取值范围为(-∞,2]。

【答案】 (-∞,2]

微考点 大课堂

7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考点一 求函数的定义域 【典例1】 (1)(2015·湖北高考)函数f(x)=+的定义域为( ) A.(2,3) C.(2,3)∪(3,4]

B.(2,4] D.(-1,3)∪(3,6]

(2)若函数f(x2-1)的定义域为[0,3],则函数f(x)的定义域为。 【解析】 (1)由函数y=f(x)的表达式可知,函数的定义域应满足条件:4-≥0,>0,解得-4≤x≤4,x>3或2

(2)因为0≤x≤3,所以-1≤x2-1≤8,所以f(x)的定义域为[-1,8]。 【答案】 (1)C (2)[-1,8] 错误!

3.抽象函数:

(1)若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

7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不等式a≤g(x)≤b求出;

(2)若已知函数f(g(x))的定义域为[a,b],则f(x)的定义域为g(x)在x∈[a,b]时的值域。

【变式训练】 (1)(2016·沈阳模拟)已知函数y=f(x+1)的定义域是[-2,3],则y=f(2x-1)的定义域是( )

A.[-3,7] C.[-5,5]

B.[-1,4]

(2)(2017·包头模拟)函数f(x)=的定义域是。

【解析】 (1)由x∈[-2,3]得x+1∈[-1,4],由2x-1∈[-1,4],解得x∈。故选D。

(2)要使该函数有意义, 需要错误!则有错误! 解得-3

7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所以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3,0)∪(2,3)。 【答案】 (1)D (2)(-3,0)∪(2,3)

考点二 求函数的值域 【典例2】 (1)函数y=的值域是; (2)函数y=的值域是; (3)函数y=x-2)的值域是; (4)函数y=x2+1)的值域是。

【解析】 (1)y=4x值域为(0,+∞),所以0≤16-4x <16,所以0≤<=4,故函数y=的值域是[0,4)。

(2)因为μ=-x2-6x-5=-(x+3)2+4≤4,所以0≤μ≤4,故∈[0,2],所以y=x-5)的值域为[0,2]。

(3)y=x-2)=x-2)=3+。因为≠0,所以3+≠3,所以函数y=的值域为(-∞,3)∪(3,+∞)。

7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4)当x=0时,y=0。当x≠0时,y==,若x>0,则x+≥2,y∈;若x<0,x+≤-2,y∈。

即该函数的值域是。 【答案】 (1)[0,4) (2)[0,2] (3)(-∞,3)∪(3,+∞) (4)

反思归纳 求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有:

(1)观察法;(2)配方法;(3)单调性法;(4)分离常数法;(5)换元法;(6)数形结合法;(7)不等式法等等,其中单调性法是最常见的方法。

【变式训练】 (1)函数y=的值域是; (2)函数y=-的值域是; (3)函数y=x2+x+1)的值域是。

【解析】 (1)根据函数y=x2的值域及不等式的性质可以直接观察出函数的值域为{0

7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由错误!得x≥1,y=错误!-错误!=错误!在[1,+∞)上单调递减。又错误!+≥,因此0

(3)因为x2+x+1=2+≠0恒成立, 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R,

原式可化为y(x2+x+1)=x2-x+1, 整理得(y-1)x2+(y+1)x+y-1=0。 若y=1,即2x=0,则x=0;

若y≠1,因为x∈R,即有Δ≥0,所以(y+1)2-4(y-1)2≥0,解得≤y≤3且y≠1。综上所述,函数的值域是{≤y≤3}。

【答案】 (1) (2)(0,] (3)

考点三 求函数的解析式……母题发散 【典例3】 (1)已知f(x)是二次函数,且f(0)=0,f(x+1)=f(x)+x+1,

7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则f(x)=。

(2)已知=x2+,则f(x)=。

【解析】 (1)设f(x)=2++c(a≠0), 由f(0)=0,知c=0,f(x)=2+, 又由f(x+1)=f(x)+x+1, 得a(x+1)2+b(x+1)=2++x+1, 即2+(2a+b)x+a+b=2+(b+1)x+1, 所以错误!解得a=b=错误!。 所以f(x)=x2+x,x∈R。 (2)由于=x2+=2-2,

所以f(x)=x2-2,x≥2或x≤-2,

故f(x)的解析式是f(x)=x2-2,x≥2或x≤-2。

7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答案】 (1)x2+x,x∈R

(2)x2-2,x∈(-∞,-2]∪[2,+∞)

【母题变式】 若将本典例(2)的条件改为“f(x)的定义域为(0,+∞),且f(x)=2·-1”,如何求解?

【解析】 在f(x)=2-1中, 用代替x,得=2f(x)-1, 将=-1代入f(x)=2-1中, 可求得f(x)=+。

即函数f(x)的解析式为f(x)=+,x∈(0,+∞)。 【答案】 f(x)=+,x∈(0,+∞) 反思归纳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1.待定系数法:适合已知函数的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2.换元法: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解析式,可用换元法,此时要注

7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意新元的取值范围。

3.配凑法:由已知条件f(g(x))=F(x),可将F(x)改写成关于g(x)的表达式,然后以x替代g(x),便得f(x)的解析式。

4.消去法:已知f(x)与或f(-x)之间的关系式,可根据已知条件将x换成或-x构造出另外一个等式组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出f(x)。

【拓展变式】 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f(x+1)=2f(x)。若当0≤x≤1时,f(x)=x(1-x),则当-1≤x≤0时,f(x)=。

【解析】 当0≤x≤1时,f(x)=x(1-x), 当-1≤x≤0时,0≤x+1≤1,

∴f(x+1)=(x+1)[1-(x+1)]=-x(x+1), 而f(x)=f(x+1)=-x2-x。 ∴当-1≤x≤0时,f(x)=-x2-x。 【答案】 -x2-x

7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考点四 角度一:分段函数求值

分段函数…………多维探究 【典例4】 (1)(2016·沈阳监测)已知函数f(x)=错误!则f(f(4))的值为( )

A.- B.-9

D.9

(2)已知f(x)=错误!若f(a)=错误!,则a=。【解析】 (1)f(4)=4=-2=-2, 所以f(f(4))=f(-2)=3-2=。故选C。

(2)若a≥0,由f(a)=得,=,解得a=;若a∈,解得a=-。综上可知,a=或-。

【答案】 (1)C (2)或-

角度二:分段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80 / 1440

a<0,则=,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典例5】 对任意实数a,b定义运算“?”:a?b=错误!设f(x)=(x2

-1)?(4+x),若函数y=f(x)+k的图象与x轴恰有三个不同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A.(-2,1) C.[-2,0)

B.[0,1] D.[-2,1)

【解析】 解不等式x2-1-(4+x)≥1,得x≤-2或x≥3。 所以f(x)=错误!其图象如图实线所示,由图可知,当-1<-k≤2,y=f(x)与y=k恰有三个交点,即当-2≤k<1时,函数y=f(x)+k的图象与x轴恰有三个不同交点。故选D。

8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答案】 D

反思归纳 1.对于分段函数给定自变量求函数值时,应根据自变量的范围,利用相应的解析式直接求解;若给定函数值求自变量,应根据函数每一段的解析式分别求解,但应注意检验该值是否在相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之内。

2.由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相同求自变量或参数的范围问题,一般画出分段函数的图象,观察在相应区间上函数图象与相应直线相交的交点横坐标的范围,列出函数满足的不等式,从而解出参数范围。

82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微考场 新提升

1.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相等的是( ) A.y=()2 C.y=

B.y= D.y=

解析 A中,y=()2=x(x≥0)与函数y=x(x∈R)对应关系相同,但定义域不同,故A错;C中,函数y==(x∈R)与函数y=x(x∈R)的对应关系不同,故C错;D中,函数y==x(x≠0)与函数y=x(x∈R)的定义域不同,故D错;B中,函数y==x(x∈R)与函数y=x(x∈R)对应关系相同,定义域也相同,故B正确。故选B。

答案 B

2.已知集合M={-1,1,2,4},N={0,1,2},给出下列四个对应法则:①y=x2,②y=x+1,③y=2x,④y=2。其中能构成从M到N的函数的

8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是。

解析 对于①,②,M中的2,4两元素在N中找不到元素与之对应,对于③,M中的-1,2,4在N中没有元素与之对应。

答案 ④

3.对于集合A={0≤x≤2},B={0≤y≤3},则由下列图形给出的对应f中,能构成从A到B的函数的是( )

解析 对于B,C两图可以找到一个x与两个y对应的情形,对于A图,当x=2时,在B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元素。故选D。

答案 D

8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4.设f,g都是从A到A的映射(其中A={1,2,3}),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x 1 2 3 f 3 1 2 g 3 2 1 则f(g(3))等于( ) A.1 B.2 C.3

D.不存在 解析 由表格可知g(3)=1,∴f(g(3))=f(1)=3。故选答案 C

5.设函数f(x)=错误!若错误!=4,则b=( ) A.1

解析 =3×-b=-b, 当-b≥1,即b≤时,=2-b,

85 / 1440

C。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即2-b=4=22,得到-b=2,即b=; 当-b<1,即b>时,=-3b-b=-4b, 即-4b=4,得到b=<,舍去。 综上,b=。故选D。 答案 D

微专题 巧突破

函数的新定义问题

定义函数问题是指给出阅读材料,设计一个陌生的数学情境,定义一个新函数,并给出新函数所满足的条件或具备的性质;或者给出已知函数,再定义一个新概念(如不动点),把数学知识与方法迁移到这段阅读分析材料,考生需捕捉相关信息,通过归纳、探索,发现解题方法,然后解决问题。处理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

(1)联想背景:有些题目给出的新函数是以熟知的初等函数(如一次函

8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为背景定义的,可以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有关信息,联想背景函数及其性质,进行类比,捕捉解题灵感,然后解决问题。

(2)紧扣定义:对于题目定义的新函数,通过仔细阅读,分析定义以及新函数所满足的条件,围绕定义与条件来确定解题的方向,然后准确作答。

(3)巧妙赋值:如果题目所定义的新函数满足的条件是函数方程,可采用赋值法,即令x,y取特殊值,或为某一范围内的值,求得特殊函数值或函数解析式,再结合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

(4)构造函数:有些新定义型函数可看成是由两个已知函数构造而成。 【典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P1(x1,y1),P2(x2,y2)间的“L-距离”定义为1P2=1-x2|+1-y2|,则平面内与x轴上两个不同的定点F1,F2的“L-距离”之和等于定值(大于1F2)的点的轨迹可以是( )

8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解析】 设P(x,y),F1(-c,0),F2(c,0),c>0,则1F2=2c,依题意,得1+2=2d(d为常数,且d>c),所以++-0|+-+-0|=2d,即++-+2=2d。

①当-c≤x≤c时,(x+c)+c-x+2=2d,即y=±(d-c); ②当x<-c时,-(x+c)+c-x+2=2d,即x±y+d=0;

8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③当x>c时,(x+c)+x-c+2=2d,即x±y-d=0。 画出以上三种情形的图象,可知选项A正确。 【答案】 A

【变式训练】 对于函数f(x),若存在常数a≠0,使得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都有f(x)=f(2a-x),则称f(x)为准偶函数。下列函数中是准偶函数的是( )

A.f(x)= C.f(x)=

B.f(x)=x2 D.f(x)=(x+1)

【解析】 由题意可得准偶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a(a≠0)对称,即准偶函数的图象存在不是y轴的对称轴。选项A,C中函数的图象不存在对称轴,选项B中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为y轴,只有选项D中的函数满足题意。故选D。

【答案】 D

8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第二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2017考纲考题考情☆☆☆

考纲要求 真题举例 命题角度 1.主要考查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求单调区间、比较大小、解不等式、求最值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2.题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若与导数知识交汇命题则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属中高档题。 1.理解函数的单2016,天津卷,13,5调性、最大值、最分(函数的单调性、奇小值及其几何意偶性) 义; 2016,北京卷,4,52.会运用基本初分(函数单调性) 等函数的图象分2014,全国卷Ⅰ,16,5析函数的性质。 分(函数单调性)

微知识 小题练

90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自|主|排|查

1.增函数与减函数

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1)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2)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2.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 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3.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存在x0∈I,使得f(x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91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存在x0∈I,使得f(x0)=M,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y=f(x)的最小值。

4.函数单调性的两个等价结论 设?x1,x 2∈D(x1≠x 2),则 (1)>0(或>0)?f(x)在D上单调递增; (2)<0(或<0)?f(x)在D上单调递减。 5.对勾函数的单调性

对勾函数y=x+(a>0)的递增区间为(-∞,-]和[,+∞);递减区间为[-,0)和(0,],且对勾函数为奇函数。

6.函数单调性常用结论

定义法 图象法 导数法 区间D上单调递增 x1< x 2?f(x1)

区间D上单调递减 x1< x 2?f(x1)>f(x2) 函数图象下降的 导数小于零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运算法 复合法 微点提醒

递增+递增 内外层单调性相同 递减+递减 内外层单调性相反 1.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如函数y=分别在(-∞,0),(0,+∞)内都是单调递减的,但它在整个定义域即(-∞,0)∪(0,+∞)内不单调递减,单调区间只能分开写或用“和”连接,不能用“∪”连接,也不能用“或”连接。

2.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但它的递增区间的范围有可能大,例如f(x)=x在[0,+∞)上是增函数,但是f(x)的递增区间是(-∞,+∞)。

3.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开区间上的“单峰”函数一定存在最大(小)值,求函数最值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小|题|快|练

93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一 、走进教材

1.(必修1P39B组T3改编)下列函数中,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减函数的是( )

A.y=-x3,x∈R C.y=x,x∈R

B.y=,x∈R D.y=x,x∈R

【解析】 选项B在其定义域内是奇函数但不是减函数;选项C在其定义域内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选项D在其定义域内不是奇函数,是减函数。故选A。

【答案】 A

2.(必修1P45B组T4改编)设函数f(x)=错误!是R上的减函数,那么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0,1)

【解析】 当x≤1时,f(x)=(3a-1)x+4a为减函数,则3a-1<0,

94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即a<;当x>1时,f(x)=为减函数,则0

【答案】 C 二、双基查验

1.下列函数中,定义域是R且为增函数的是( ) A.y=e C.y=

-x

B.y= D.y=

【解析】 由所给选项知只有y=的定义域是R且为增函数。故选B。 【答案】 B

2.(2016·北京高考)下列函数中,在区间(-1,1)上为减函数的是( ) A.y= C.y=(x+1)

B.y= D.y=2

-x

【解析】 函数y=,y=(x+1)在(-1,1)上都是增函数,函数y=在(-1,0)上是增函数,在(0,1)上是减函数,而函数y=2-x=x在(-1,1)上是减

95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函数。故选D。

【答案】 D

3.若函数y=+1在[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2,则实数a的值是( )

A.2 C.2或-2

B.-2 D.0

【解析】 当a>0时,由题意得2a+1-(a+1)=2,即a=2;当a<0时,a+1-(2a+1)=2,即a=-2,所以a=±2。故选C。

【答案】 C

4.(2016·北京高考)函数f(x)=(x≥2)的最大值为。

【解析】 f(x)===1+,∵x≥2,∴x-1≥1,0<≤1,∴1+∈(1,2],故当x=2时,函数f(x)=取得最大值2。

【答案】 2

96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微考点 大课堂

考点一 确定函数的单调性 【典例1】 判断并证明函数f(x)=2+(其中1

【解析】 解法一:设1≤x1

由1≤x10,2

97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又因为10,从而f(x2)-f(x1)>0, 即f(x2)>f(x1),

故当a∈(1,3)时,f(x)在[1,2]上单调递增。 解法二:因为f′(x)=2-,而x∈[1,2], 所以-1≤-≤-,

又因为a∈(1,3),所以2<2<12,故2->0,即f′(x)>0, 故当a∈(1,3)时,f(x)在[1,2]上单调递增。 【答案】 单调递增,证明见解析

反思归纳 对于给出具体解析式的函数,证明其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有两种方法:

1.可以结合定义(基本步骤为取值、作差或作商、变形、判断)求解。

98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2.可导函数则可以利用导数判断。但是,对于抽象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只能采用定义法进行判断。

【变式训练】 讨论函数f(x)=(a>0)在x∈(-1,1)上的单调性。 【解析】 解法一(定义法) 设-1<x1<x2<1, 则f(x1)-f(x2)=- = =。

∵-1<x1<x2<1,a>0,

∴x2-x1>0,x1x2+1>0,(-1)(-1)>0。 ∴f(x1)-f(x2)>0,即f(x1)>f(x2), 故函数f(x)在(-1,1)上为减函数。 解法二(导数法) f′(x)==。

99 / 1440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当a>0时,f′(x)<0;

所以当a>0时,f(x)在(-1,1)上是单调递减的。 【答案】 单调递减

考点二 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母题发散 【典例2】 (2016·黄冈模拟)函数y=f(x)(x∈R)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g(x)=f()(0

C.(-∞,0)∪

B.[,1] D.[,]

【解析】 由图象知f(x)在(-∞,0]和上单调递减,而在上单调递增。

100 / 1440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的文档
高三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ial94xfir5136q5t3t485bn78arf200cg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