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已审核)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16:53: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置情况等方面,了解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时间要求以及测量放线人员的安排。

3、根据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与各方面协调,选好点位,防止事后相互干扰,以保证控制网中主要点位能长期稳定地保留。

4、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靠的测量放线方案。 5、根据场地情况、设计与施工的要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与标高控制网。

6、验线工作:在测量放线后,应由测量工程师及专职质检员验线以保证精度、防止错误。 7、平面控制

1)首先采用全站仪在远离施工场地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建立一平面控制网,控制点应设置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平面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精度等级为二级导线,平面控制点作为今后施工定位、标定的基准点。

2)根据施工总平面图上拟建(构)筑物的坐标位置,基线,基点相关数据,用全站仪进行测设,作为施工临时控制点。

3)每次放线时应对临时控制点进行检查,如临时控制点出现位移,应重新根据平面控制网点进行改正,以保证控制主轴线准确无误。 4)平面控制点每两个星期应检查一次,确保其准确无误。 8、高程的控制

1)在施工场地四周建立一水准网,水准网的绝对高程从附近的高级水准点引测(引用的水准点应经过检查)。联系于网中一点,作为推算高程的依据。

2)为了保证水准网能得到可靠的起算依据。为了检查水准点的稳定性,将在远离施工场地不受施工影响的地点建立流水作业基点组,点数为三个。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现有变动的可能时,将全区水准网与水准基点组进行联测,以查明水准点高程是否变动。

4.2基 坑、边坡施工及降水方法 4.2.1土方开挖基本情况:

1、平整场地,清除障碍,若遇到大的障碍用风炮机将其破碎再装车运走。

2、开挖方法:采用机械坑外与坑内开挖相结合为主,人工修整为辅的开挖方法。基坑底面标高以上约10~20cm的土层、靠近支护桩边及机械施工不方便的位置采用人工修整的方法;注意机械开挖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工程桩及护坡桩做好保护,避免使之受到破坏。

3、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4、每日提前完成土方开挖线,并随时跟进测量,保证开挖尺寸与标高符合要求。

5、疏通所有交通,做好开工前的扰民工作。

6、土方开挖高程顺序:开挖从○53轴往○1轴开挖;机械挖土分三大步进行,第一步挖土采用坑外开挖,反铲挖土机在坑上以之字形进行开挖,先整体挖至-3.00米左右,第二步采用坑内开挖方法,开挖-3.40米以下土体,利用所开设的临时土方出入车道把土运出坑外,第三步开挖只能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cm左右,未达到深度部分,用人工开挖。

7、开挖时主要采用放坡开挖,素土①层实际开挖深度为3.0m。耕土②层及粉粘土③实际开挖深度约为3.0~6.34m,因此放坡可按照前面第二章第五节(2.5)进行开挖,同时抹水泥砂浆对放坡面进一步加固。开挖至设计标高20㎝以上时,测量人员抄出50㎝水平线,在坑底边上钉上水平小木楔控制水平标高,在基坑内抄若干个基准层,拉通线找平。同时放出基底边线,基坑验收合格后,开始由人工挖除20㎝预留土层随挖随盖彩条布,防止基体水分蒸发,导致土体积膨胀,并及时做好下道工序施工。

4.3坡面处理 4.3.1放坡:

根据本工程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均采用自然放坡。 放坡施工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土方开挖由土方开挖施工单位负责施工,我公司负责验收,应加强与土方开挖施工单位的配合协作,严格验收。 同时向甲方提出挖土方进度要求,请甲方协调。

2)施工顺序按土方开挖顺序跟进。

3)自然放坡

4)抹面完毕可进行坑顶、基底的排水沟、集水井施工。

5)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放坡的控制开挖,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派专人看管,需要严密目测坡顶地面的变化情况,如出现坡顶明显开裂、地面下沉,须立即回填土方或压沙袋稳定坡底, 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4.3.2基坑边坡覆盖方法:

方法一、坡面垂直打入直径10~12mm,长400~600mm,纵横向间距1.0m的短钢筋,上铺20#铁丝网,抹2.5~3.5cm厚的M5水泥砂浆护坡。

方法二、坡面垂直打入直径10~12mm,长400~600mm,纵横向间距1.0m的短钢筋,上铺20#铁丝网,面喷40~60mm厚的C15细石混凝土(或不挂铁丝网,采用绑扎φ4~6@250~300mm的钢筋网,再喷40~60mm厚的C15细石混凝土);具体采用何种方法示情况定;此阶段为本工程重点施工阶段,施工进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整体形象,在施工中严格要求,力争比计划进度提前完成。

4.4基坑降排水

4.4.1降水方法的选择

根据地质报告显示: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承压水,承压水分布于砾石⑥中,初见水位埋深为6.50~7.40m,稳定水位4.8~5.0m,承压水量比较丰富。与防城江存在补给关系。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基槽时,应当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故此计划采用井点降水方法,保证施工期间,基坑区稳定水位在-7.0m以下。考虑承压水量与防城江存在补给关系,降水重点为阻断防城江对基坑地下水的补给关系,管井采用环状布置或线型布置根据现场精确钻探定。 同时

考虑到施工期间可能为雨季,考虑雨水、地面集水对基坑施工的影响,施工中还应进行基坑的明排水。

4.4.2基坑明排水系统: 1、集水井、明排沟设置:

为汇集施工中基坑内涌入的水量,保持基坑无水,保证基坑施工,沿基坑周边布置排水明沟,排水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3m,基坑转角处设集水井,集水井底面比排水沟底面低0.6m,中间每隔30m左右设置一个集水井。然后用水泵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到基坑顶地面排水系统经沉砂井沉淀后排至市政排水管网。排水沟和集水井设置及做法详基坑平面布置图。

2、集水井结构做法:

井内径0.8m,井壁240mm厚采用标准砖、M5砂浆砌筑(留设5cm×5cm的滤水孔@250,孔后放置卵石囊滤水,以免泥土堵塞滤水孔);集水井底比排水沟底面低0.6m,井底浇筑C15砼垫层100厚面1:2水泥砂浆找平压光。

3、残留滞水的处理

基坑侧壁在上层滞水层的底板位置如果局部出现少量残留滞水,采用在基坑四周边坡的含水层底部设置排水沟,将少量残留滞水引入集水井中排出。

4、地面防渗措施

1. 在基坑侧壁四周5m范围内不得设置用水点;在场地内所有用水点,

均应设置排水沟,排水将引入市政排水管网。

2. 在基坑四周边2m范围内的地面浇筑C15砼垫层50厚面1:2水泥砂浆找平压光,并设置砖砌挡水线和排水沟,防止雨水和人工用水的渗入基坑内。

3. 基坑边坡坡面按要求进行固化处理,以防雨水渗入引起边坡坍塌。 4.排出基坑周边附近的通道、上下水管道等的积水,防止积水涌入基坑。 4.4.3轻型井点降水

根据地质报告显示:拟建场地初见水位埋深为6.50~7.40m,稳定水位4.8~5.0m,承压水量比较丰富;与防城江存在补给关系。本工程基础开挖深度为5.8~6.6m,当有迹象表明必须采用降水方法否则无法保证基坑的正常施工时,计划采用井点降水方法,使基坑区稳定水位在-7.0m以下,井点降水采用环状或线状布置根据现场的进一步钻探检测孔的水文资料定。

1、施工工艺流程 成孔 → 下管 → 填料

1). 成孔:采用冲击钻机或反循环钻机泥浆护壁钻孔,井旁设置泥浆池或泥浆沟,深度1.5m,成孔直径φ300,成孔深度按计算值。

2). 下管:成孔完毕应立即下井点管,下管时要垂直居中。 3). 填料:井滤料从井口四周均匀回填,防止将井点管挤偏,井顶离地面2.0m用黏性土回填至地面。

2、观测井施工

同降水井,设在基坑中间。 3、洗井

井点管下入后,用空压机送气吹洗,至水清砂少时,出水正常为止。 4、排水系统的安装

(1)地面排水管为DN150 钢管,布置在基坑四周,经沉淀池沉淀后排至市政污水或雨水井内。具体排放口根据现场情况再定。

(2)水泵的安装与运转:采用射流真空泵,水泵一旦启动即要24h 连续运转,不可中途停止运转。定时通过水位观测孔观测水位,随时掌握水位降深。

5、封井

在主体结构出±0.00 回填土完成后,基坑外侧的降水井用黏土封井。

第五章 雨季施工措施

搜索更多关于: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已审核)  的文档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已审核)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iwv07lt8a5ap1c1kzfj507xn0uyj200qix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